沈伟栋 范辉 李梅
摘要:一所新建学校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学校,真正实现“高起点发展”?在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下,建平实验小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合肥版的“建平模式”。
关键词:沪皖合作 人文素质教育 发展 办学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是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与合肥经开区社会发展局于2017年8月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以上海建平的“多元发展、人文见长,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活力”为办学理念,以“秉承上海建平的办学模式,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建设一所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的优质学校,打造合肥建平的教育品牌”为办学目标。
办学起始之年,学校的工作思路是:理顺关系,夯实基础,规范办学,稳中求进。结合合肥本土实际,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办学章程,着力探索合肥建平践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逐步实现“校园环境温馨雅致、学校管理开放自主、学校课程丰富适宜、课堂教学和谐有效、教师队伍博爱合作、学生素养自律自信”的方向而努力。
一、参照上海建平的办学模式,实施科学管理、依法治校
办学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在于学校规范有序的办学行为,而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则是规范办学行为的核心所在。
1.秉承上海建平“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三全”管理理念,以此作为建章立制、依法治校的抓手。“全员管理”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全程管理”是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不出现管理空档。“全方位管理”是以空间范围为纬线,不出现管理的盲区。“三全管理”构成了人员、时间、空间三维结构的立体管理网络。
2.逐步建立合肥建平科学、民主、合作、规范、高效的管理工作机制。
(1)计划管理:长远发展的目标——五年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每周工作安排。将总目标分解成阶段目标,将长期计划分解成中、短期计划,将各部门安排综合成学校整体安排。
(2)责权管理:建立各部门条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形成责权分明的岗位责任制。
(3)合作管理:建立行政管理合作、沟通的平台,如各层面的定期工作例会制度,提供给全体教师的每周工作安排、期初期末工作的“菜单制”,等等。
(4)制度管理:逐步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形成各项工作规范的要求及师生行为规范的制度文本,并注重布置、落实、检查、考核、反馈、改进,基本形成了学校管理科学、法治的运行机制。
二、借鉴上海建平的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现代校园文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简化、净化、平衡化、精神化、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合肥建平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棵树木、每一面墙壁,创造有利于塑造学生、培养学生的环境氛围,使校园成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场所。
1.以争创“美丽校园”为契机,精心打造合肥建平精致宜人的校园文化环境。主要以“墙”“廊”“道”“角”“室”“场”为主线打造人文校园,如:校园大道旁的12尊中外科学家半身汉白玉雕塑,结合教学楼三条楼道分别以艺术、科技、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彰显了校园人文素养培育的浓郁氛围。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然优美”为目标,按照“绿色植物为主,山石雕塑为辅”的格局打造“花园学校”,如今校园内绿树成荫,山石点缀,构成了合肥建平特有的绿色环境。
2.倡导师生阅读,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构建与人文熏陶。利用微信平台,序列化推送师生中英文诵读作品共计50余期。引进和结合本土实际改编上海建平书香护照,配合各学段阅读报告单进行全员使用,让阅读成为学生最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采用“图书漂流”,班级设置图书角,开设“亲子共读”。分别举办教师和家长读书沙龙,营造师生家长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3.出台《教师在校行为规范》,开展“美丽办公室”“美丽班级”的创建和“美丽教师”的评选活动,以此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班风的形成。
三、利用上海建平的师资优势,提升本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上海建平作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一所名校,它的影响力之一就是具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合肥建平充分利用上海建平的师资优势,努力提升本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养。
1.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和开通“沪皖在线课堂”,启用两地课堂教学直播与点播。上海建平每周投放2~3节直播课,合肥建平组织教师采用集中或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子白板、电脑、手机各端口观看直播或回放。
2.有计划的、分批次组织全体干部及教师赴上海建平观摩学习、跟岗培训,同時上海建平一线的骨干教师定期来合肥示范指导课堂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并开设讲座、顶班上课、参与教研等具体工作。这种两校间“互派式”的培训研讨,是沪皖教育融合的一种有效尝试。
3.上海名校专家定期来校做系列性、跟踪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如上海建平分管德育的王叶频校长做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专项指导。文科类课程由上海市名校蓬莱路二小退休校长季萍指导,理科类课程由原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退休校长张先明指导。他们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教学研讨,指导课题研究,使合肥建平的教师们获益匪浅。
4.引入上海建平“前移后续”的教研方法是合肥建平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前移”让组内的教师群体提前介入整个研讨活动,参与研讨课前的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先行研究。“后续”则是指通过研讨课的真实案例,再次进行多层后续。这种校本研修方式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维品质非常有效。
四、引入上海建平的特色课程,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按照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建平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以“多元发展、人文见长”为课程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基础厚实、特长鲜明、思维创新、志向远大”的学生,为他们未来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可以用“2336”来概括。
“2”指的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两大体系。
“3”指的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大课程形态。其中基础型课程基本对应国家课程,而校本课程涵盖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立足于“夯实基础,发展学力”,凸显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重于“开发潜能,发展特长”,体现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探究型课程重在体验探究,合作交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3”指的是学校课程所覆盖的内容领域,即人文精神、人文态度、人文知识。
“6”指的是按多元智能理论架构的课程结构板块,即语言文化、数学逻辑、科技动手、艺术修养、运动健身、心理健康。
一年来,在多元课程、人文课堂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拓展型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引进沪教版牛津英语课程排入课表,每周五下午普及型社团活动性质的走班制课程。专题教育类科目的开展主要利用中午开设的20分钟午会课的时间,内容囊括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卫生环境、安全与生命、传统文化和国际理解、少先队活动等。利用中午的放心班,引进“快乐课程”;开展具有上海建平特色的体育大课间、室内操、集体舞、“绳彩飞扬”跳踢等活动。
2.引入上海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特色课程——小红星儿童团,为一二年级从入学到队前教育这一空白期做好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预备。组织系列化的团课、队课,体现团队衔接的组织属性。
3.优化和丰富校本拓展型课程。逐步组织开设、打造学校特色的精品社团,将普及型的拓展型课程与特长培养的特色社团课程相结合,如:与三联学院合作共建“灵光小创客”科技社团,与安徽大学团委合作开设历史人文社团、乒乓球社團,利用本校教师特长开设二胡社团等。
4.编写具有本土特点、本校特色的一系列校本课程,如:《我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读本、《文明小游戏集锦》德育读本、《小红星儿童团手册》少先队校本教材、《建平小苗苗快乐暑假(寒假)生活指南》实践读本等校本教材已由我校教师编写完成,并投入使用。
五、传承上海建平的德育理念,培养自律自信的学生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合肥建平办学伊始,就将德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其各个领域作为打造合肥建平特色和教育品牌的重要抓手之一。
建平的校训是“做真人,行正事”,“五字德育”是上海建平市级德育课题研究成果之一。为此,合肥建平积极开展“五字”德育实践,围绕“爱、律、礼、勤、洁”五个方面,将德育目标进一步内化、细化,变抽象的目标为便于师生操作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爱”是“五字德育”体系的起点,也是学校养成教育的入口,从爱自己出发,引导学生学会“爱”——爱家人、爱伙伴、爱学校、爱国家……
“律”和“礼”二字是“五字”体系的规范环节:懂得“律”——遵纪守法,独立自主,自我约束,对人负责,对己负责;学会“礼”——明礼诚信、宽容大度、互助协作。内、外两种道德律令的建立,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自律习惯。
“勤”和“洁”二字是“五字”体系的践行环节:做到“勤”——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做到“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这两点都是从儿童的生活体验出发,强调通过日常学习行为、生活实践,来形成相应的道德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围绕“五字德育”,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与内容序列,按学期计划、月主题工作、每周工作要点层层推进,将教育与训练、检查与考核、反馈与改进相结合,并梳理出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养成教育实践点。如学生进校离校礼仪、课堂常规的规范、教室的整洁清扫、课间文明小游戏的开展等,让建平的孩子成为“小绅士”“小淑女”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目前,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正依托沪皖合作办学的优势。未来,我校将继续以发展规划和办学章程为引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建设现代学校文化,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活力,为把合肥建平办成一所社会满意、家长称心的高质量的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