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军
摘要:教师,需要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精深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提升自身各方面素养,尤其是历史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从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解惑。
关键词:综合素养 历史人文 语文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学校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精深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提升自身各方面素养,尤其是历史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一、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一定量的历史知识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无论学语文还是教语文都离不开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历史”无处不在。识字、词语积累、阅读过程中都会碰到与历史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就很必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一年级语文课文39篇,共有6篇课文涉及历史知识,二年级47篇课文,涉及历史的课文有5篇,三年级50篇课文,涉及历史的课文有11篇,四年级48篇课文,涉及历史的课文有10篇,五年级52篇课文,涉及历史的课文有14篇,六年级49篇课文,涉及历史的课文有16篇。从以上数据看,历史知识在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比重随着学段提高而增加。这些课文有的是古诗词,有的是历史人物故事,有的是重要历史事件。在教学这些课文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就教材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等信息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人物、事件、情感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理解教材,丰富视野。如在《示儿》(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中,适当补充北宋抗金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陆游生活的年代,这有利于感悟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深刻爱国情怀。在《卧薪尝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吴越之爭的相关历史知识,对于帮助学生体会勾践的忍辱负重、励志图强的精神,无疑会收效显著。
此类案例颇多。在对历史题材的课文的日常教学中,无论备课活动、课堂讲授还是师生互动、课堂延伸环节,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语文老师往往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同时也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进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
语文教师的历史素养不仅仅只在历史类题材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出优势,事实上,在识字、词语、句子,到阅读、习作等各个方面的教学中,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识字教学中,拓展讲解汉字起源、字形演变;成语教学中,讲一讲“望梅止渴”“背水一战”“指鹿为马”等历史典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古文,进一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会使学生在习作中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对于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小学阶段是没有历史这门学科的,但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接受很好的历史启蒙。这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语文老师,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学习历史是增加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语文老师驾驭教材,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历史启蒙。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一文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以简练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讲述祁黄羊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于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事实上,本篇课文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挖掘,“春秋”是历史上的哪个时代?几个大国“争夺霸主”在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儿?“中军尉”是个什么样的官儿?祁黄羊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成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知识点,教师如若在备课时多留意,在课堂上巧于运用,自然能使课堂增色不少。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蕴含在语文课本中的历史知识,正是开启学生历史学习之门的“钥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多学历史知识,在有效增加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可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需要,相机给予学生很好的历史启蒙,帮助学生挖掘教材文本中深层次的思想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学习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其实正告诉我们品读历史的重要意义。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人们应该怀着严谨、敬畏的态度去学习历史,从中学习审慎的思维,培养理性的人生观念。而这些,对于语文教师尤为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一个拥有优秀历史素养的语文教师,一个熟知历史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见解的语文老师将在课堂上发挥高效的引导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工具性,体现在其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上。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其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会正确、客观地表达事实、情感。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彰显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时,更对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高尚情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事实上,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好处很多,无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是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方面,都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中,倘若抓住安史之乱的史实,并结合杜甫生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则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杜甫当年的颠沛流离,感悟其漂泊他乡的无奈和愤慨,体会其对于破碎山河重新统一的深刻期盼之情,以及深切的思乡之情。本文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利用有关历史资料,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杜甫对于收复失地的喜悦和思乡之情,受到良好的爱国情操的熏陶。
四、学习历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历史人文素养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话历史的过程,同样也是语文老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过程。历史的严谨,有助于帮助人们理性地思考问题,客观地表达事实,准确地判断是非。而这些,正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
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能传道授业,更能以己所学所悟为学生解惑。而基于此,学习必要的历史知识,静观历史变迁,对话历史人物,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显然可助其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解惑。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