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批评新闻话语分析

2019-09-10 07:22张峻晨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语料库新闻报道

张峻晨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法对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的中美英语新闻报道进行话语研究,以期发现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对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的报道倾向与话语建构模式。批评新闻话语分析分两个层面,一是质性的新闻文本分析;二是量化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其中,新闻文本分析层面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探究其中的语言修辞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语料库分析层面关注文本中微观的语言因素,如词汇搭配、关键词与语义倾向。通过对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揭示出新闻报道中语言的运用如何呈现特定的意识形态及对新闻事件某一方面的特别关切。

【关键词】特朗普访华;新闻话语分析;语料库;媒体立场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1月8日,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对华国事访问。新华社报道称,特朗普是中共十九大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中美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两国元首的会面不仅事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对世界的政治经济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对这一重要的外交事件,世界媒体作了全方位的报道。然而,媒体报道有其各自的立场与报道属性,从而在新闻文本中呈现不同的语言逻辑、话语结构与修辞运用。①这种报道的差异也反映新闻媒体机构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及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方向。不可否认,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两国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两国不同的关注视角,同时也是国家利益不同的体现。可以说,国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直接反映了所在国的主要利益诉求及其对事件的立场。②

针对这一重要的国际外交事件,本研究采用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与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相结合的综合框架对相关报道的新闻话语进行考察。研究对象为美国之音(VOA News)、《中国日报》(China Daily)关于该事件的英语网络新闻文本。美国之音是美国国际广播的重要新闻机构,受美国国会资助。《中国日报》是中国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英文媒体,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日报,其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也是亚洲新闻联盟(Asia News Network)的正式成员。对美国之音与《中国日报》的新闻话语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在新闻报道上的原则与差异,以便从跨文化的角度更准确地解读中美两国媒体报道的新闻内涵。

二、研究結构

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法对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其中,一篇文本来自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另一篇来自《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对新闻文本的案例分析有助于解剖其中的中心议题、文本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具体的修辞方法,以期从具体微观的角度探讨案例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第二部分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借助词汇分析软件WordSmith 6.0,③对所构建的美国之音语料库(VOA Corpus)与《中国日报》语料库(CD Corpus)进行词频扫描、关键词检索、词汇与短语搭配分析、语义倾向分析,以期从语料库语言学分析的角度对两个国际媒体的新闻话语建构有更深入的认知。最后,通过比较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两家国际媒体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行的新闻话语建构和国家意识形态表征。本研究的基本分析组成如下图。

三、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这一话语研究方法最初由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发展而来。④⑤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批评语言学即后来的批评话语分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人文社科领域的批评性/批判性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范围涉及语言学、政治学、文学、新闻学以及媒体研究等人文社会学科。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批评话语分析形成了数个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现列举三个简要论述。其一是诺曼·费尔克劳夫(Norman Fairclough)的辩证关系分析法。⑥他提出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框架,即“描述-解读-阐释”三维框架。“描述”维度指具体的文本分析,“解读”维度指话语形成的过程分析,而“阐释”维度则指的是宏观的社会分析,其逻辑是从微观的文本分析至中观的过程分析,最后上升到宏观的社会分析。

除了话语的辩证关系分析外,露斯·沃达克(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法⑦也应用广泛。话语-历史分析法强调话语的生成与再现离不开语境的作用,任何已经产生的话语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分析与解读话语必须考虑到其生成时的历史语境。对话语的分析,也是对其特定历史语境的分析。这一方法首先强调将已生成的话语和话语事件发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整合起来考量,其次特别关注可能受历时性影响的特定的话语类型与体裁。话语-历史分析法特别关注政治与社会变革,是以政治分析为导向的。

此外,范·戴克(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⑧在话语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认知分析法也被称作“话语-认知-社会”三角分析模式。该分析模式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表征理论”,⑨以“认知”为桥梁,联通“话语”与“社会”,从社会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索话语的生成、再现与理解。话语的产生、流通与解读,离不开人的作用。这一方法“以人为本”,关注人本身,即探索人的心智、大脑、经历和知识对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该模式也以社会政治分析为导向,其关注的对象包括新闻媒体对话语的操控、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话语、议会辩论话语以及战争话语等。

当然,批评话语分析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对文本的主观解读意味明显,在选择分析文本上也存在有意挑选符合分析预期语料的情况。⑩为了提高客观性,语料库分析被引入其中,从而有利于分析百万千万乃至数亿级的文本数据,降低传统主流批评分析中只分析单一或数个文本的局限。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者可以超越常规单一文本的分析,进而考察大规模文本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及语言特征的量化模式。例如,保罗·贝克(Paul·Baker)等人就结合语料库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了1996年至2006年间英国报纸对难民及庇护寻求者的话语表征。通过整合语料库分析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批评话语分析的不足,如提供量化数据支持、扩大语料数据,既注重话语质性分析的深入性,也关注到量化分析的客观性。

简言之,批评话语研究关注社会政治议题,旨在通过批判性分析社会问题在话语中的呈现,揭露并批评其中的权力滥用、不平等、不公正与非正义的现象,如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冲突战争等。批评话语分析强调现实社会的意义,是一种社会批评的研究范式,希望通过对反映现实的话语进行批判性分析,促进社会的平等、公平与正义。

四、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整合了质性分析与量化分析。首先对两篇新闻样本进行批评文本分析;其次采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 6.0对美国之音和《中国日报》新闻语料库进行量化分析。整合的质性与量化分析法有助于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文本分析与解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由于美国之音与《中国日报》都是国家级的媒体,某种意义上分别代表美国与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其新闻报道话语必定包含国家利益的诉求,同时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表现。因此,理解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话语的批评分析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问题一:美国之音与《中国日报》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有什么样的报道重点与关切,它们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它们的新闻话语构建?

问题二:美国之音与《中国日报》在新闻话语的建构上有何种语言修辞特征以及采用何种报道立场?

在数据收集方面,新闻文本数据来源于美国之音新闻网与《中国日报》新闻网,新闻报道的时间段为2017年11月8日至11日,即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国事访问期间。所收集的新闻语料分别构成美国之音新闻语料库与《中国日报》新闻语料库。由于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篇幅一般较长,而《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报道一般较为简短,故为保持语料库大小的平衡,所收集的《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数量要多于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另外,美国之音关于此次外交活动的新闻也没有中国的新闻报道密集,故排除内容不相关的新闻文本,所收集的与本话题最相关的新闻语料如表1所示。

在数据分析方面,首先,从美国之音语料库与《中国日报》语料库中各选取一篇新闻样本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新闻案例的文本内容分析,初步确定两家媒体对事件基本的新闻报道取向,并提出相应假设。其次,采用语料分析软件对已建立的新闻语料库进行词汇、短语、搭配和语义分析。这一阶段需要生成关键词列表,由于美国之音新闻文本属于美式英语,而《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文本则主要由母语非英语的中国记者撰写,文本中难免存在中式英语的痕迹。因此,在选用参考语料库时,本研究以美式英语为参照,采用美国布朗大学语料库(Brown Corpus)的子库,即“新闻:报道”(A Press: Reportage)语料库为参照生成关键词列表,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新闻文本分析以及语料库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并回应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五、新闻话语的批评性分析

本小节首先对两篇新闻样本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其次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美国之音语料库与《中国日报》语料库进行系统性语言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两篇用于批评话语分析的新闻文本分别选自《中国日报》的“Xi-Trump meeting: New consensus achieved”(《习特会:新共识的达成》)与美国之音新闻网的“Trump, Xi Begin Talks in Beijing; North Korea High on Agenda”(《特朗普与习近平在北京开始会谈;朝鲜问题最优先》)。批评话语分析采用诺曼·费尔克劳夫(Norman 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分析法,着重考察第一维度,即话语的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首先分析《中国日报》的新闻样本,从新闻标题上看,“New consensus achieved”(“新共识的达成”)就暗示主题基调的建设性,同时表明中美两国元首会谈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样本中,“China-US ties”是关键词,说明中美关系良好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如例1所示:

例1:The two presidents held talks as well as met with business leaders from both countries before facing the media at the Great Hall of People in central Beijing. Xi said they exchanged in-depth views on China-US ties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regional issues. (兩国元首举行会谈并会见两国的商界领袖,随后在位于北京中心的人民大会堂与媒体见面。习近平主席表示他与特朗普总统在中美关系、主要国际及地区事务问题上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中国日报》新闻样本)

例1中先铺垫两国首脑会面的背景,然后突出双方深入交流意见,即“exchanged in-depth views”,折射出两国首脑在会谈中的互信与互动。深层意义是,在构建中美关系健康良好发展的语境下,中美两国才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在新闻话语的语言修辞上,积极正面的词汇被广泛运用,如“constructive”“fruitful results”和 “gracious hospitality”,以此描绘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双方经济的繁荣稳定。从整体上看,《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从大局着眼兼顾具体事件的报道,肯定两国的国际合作给各自国民、地区以及国际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美国之音的新闻文本呈现出相对批判的观点立场,更为关心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利益,认为中国在朝鲜半岛核危机的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国政府能在朝鲜问题上发挥积极性作用。美国之音新闻在主题和语言的选择上,更突出美方的国家利益与行为模式。因此,美国媒体认为虽然美中的经济合作不可缺少,但是特朗普总统的访华应该更为关切朝核议题和如何妥善解决半岛核危机。如例2所示:

例2: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holding talks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which the U.S. leader has said he intends to press Beijing to get North Korea to abandon it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他打算敦促北京当局让朝鲜放弃其核武器项目。)(《美国之音》新闻样本)

在例2中,先看句法与修辞并结合话语语境分析,“press”与“get sb. to abandon”都有负面的意涵,表示主动“敦促”或“给某方面施压迫使某方面放弃做某事”之意,是带有命令式的祈使句式。从句子结构和词汇运用上,表现了美国媒体的话语主导态势和话语霸权的强势表达。另外,用了提喻(synecdoche)的修辞手段,用“Beijing”指代中国政府。再看政治分析,除朝核议题外,美中的贸易与商业合作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集中报道了中美之间在工业及科技领域的大宗贸易订单的签署。当然,为塑造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关系的积极形象,突出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着重报道了特朗普夫妇在北京的访问行程以及特朗普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感谢,如例3所示。在例句中,新闻话语体现了文本之间的互文性,采用直接引述法引用特朗普的话,“We’re having a great time”。“We”的使用暗示在此语境中美中两国元首是站在一起的,此时此刻双方是朋友。使用“great time”(美好的时光、愉快的时光)这一赞赏信号较强烈的修饰词而不是普通的“good time”,则表示对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热情款待美国来宾的称赞。

例3:The Trumps were also treated to a private visit to the Forbidden City, China’s ancient imperial palace. They also viewed an outdoor opera featuring costumes, music and martial arts. After touring the Forbidden City, Trump told reporters, “We’re having a great time.” (特朗普夫妇还受邀参观了中国古代皇宫紫禁城。他们还观看了以服装、音乐和武术为特色的户外歌剧。在游览紫禁城之后,特朗普告诉记者,“我们的会面非常愉快。”)(《美国之音》新闻样本)

简言之,基于对两篇新闻样本的案例分析,可以初步探知美国之音新闻网与《中国日报》的基本报道主题、态度取向以及语言的建构特征。为此提出如下假设以便在接下来的语料库量化分析中验证,即假设:在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国事访问的报道上,《中国日报》旨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中美关系和谐发展的新闻话语图景,采用积极话语的立场;而《美国之音》则采用批评的立场,以美国主导的霸权话语为取向,更为关切美国在亚太事务特别是朝鲜问题上的利益。

六、基于语料库的新闻话语分析

通过新闻文本数据收集,本文自建了美国之音新闻语料库与《中国日报》新闻语料库,参照语料库采用美国布朗大学开发的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在分析过程中,首先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6.0计算两个语料库的基本信息。然后,生成这两个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高频词汇和短语搭配、关键词所呈现的语义倾向。另外,根据对新闻文本的批评话语分析可知,中美关系以及朝鲜问题都在两个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语料库分析中,“relations”与“North Korea”是两个关键的搜索词,以此考察它们在新闻话语中的词汇搭配与语义倾向。

首先,采用语料库分析工具WordSmith 6.0对自建的美国之音语料库和《中国日报》语料库进行检索计算,得出以下基本信息(见表2)。

如表2所示,两个语料库中,《中国日报》语料库的运行字符数为9877,美国之音语料库的运行字符数是9653,两个语料库的数据量相似。在表2中,其中一个重要指数为“standardised TTR” (STTR),即“标准类符/形符比”。这一指数表示一个文本中的词汇密集度,比例越高说明词汇丰富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从表2的数据看,美国之音语料库的STTR为41.66%,《中国日报》语料库的STTR为41.02%,说明美国之音的新闻文本语料库的词汇丰富程度要略高于《中国日报》语料库,其语言表达形式会更加丰富。

其次,生成这两个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Keyword lists)并比较分析。语料库分析中的关键词(Keyword)指的是那些在一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比在另一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更显著、更频繁的单词。关键词可以一定程度上展现一个语料库最为关注的主旨或主题。通过与布朗语料库的新闻报道子库的分别比较,得出以下关于《中国日报》新闻语料库和美國之音新闻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从中展示关键度最高的前25个关键词(见表3)。左端一栏为《中国日报》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右端一栏为《美国之音》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

根据表3所示,关键词“China”“Trump”“Xi”“Chinese”“Trade”“Beijing”与“President”在两个语料库的关键词列表中都位居前10,说明中美两国元首与会谈地点“中国北京”是两个媒体都必须涉及的关键词。此外,在《中国日报》语料库中,关键词“Cooperation”“Bilateral”“Investment”位列靠前,表明中国媒体注重中美之间的双边合作以及经贸投资。在美国之音新闻语料库中,关键词“Deals”“Talks”“Bilateral”排位靠前,表明虽然美国媒体也关注外交双边关系,但更注重具体的会谈利益,“Deals”一词即证明这一点。虽然《中国日报》与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有着共同的利益关注点,但也有明显的国家利益差异。具体来说,在美国之音语料库中,与朝鲜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最为显著,如“North”“South”“Korea”“Nuclear”,这几个关键词明显与朝韩问题、朝鲜核危机有关,而这几个关键词在《中国日报》语料库中并未突出显现。这也表明在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与分析上,它们更希望特朗普此次的中国之行能在化解朝鲜半岛核危机上有所作为。中美两国的官方媒体对事件的不同关注点以及新闻话语的建构模式,反映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及意识形态立场。因此,这一分析结果可以部分地回应上一小节的假设:《中国日报》新闻话语从中美关系的全局关系出发,采用积极的话语建构模式,《美国之音》新闻报道虽然关注中美关系,但更关心具体的利益获取与当下的朝核问题,且呈现批评的话语模式。

此外,新闻话语的语义倾向与意识形态表征也需要关注。基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的事件语境与新闻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选取“relations”与“North Korea”这两个搜索词进行语料库检索,探究其在文本语境中的词汇共现、语义倾向、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首先在《中国日报》语料库中检索“relations”,得出词汇索引列表(见表4)。

分析表4可知,《中国日报》语料库的“relations”词汇索引总共出现17次,左侧的核心搭配词语主要有“bilateral”(3次)、“US-China”(2次)、“China-VS”(5次)、“Sino-US”(4次)、“good”(1次)、“trade”(1次),主要呈现出对中美关系的积极远景的描述,强调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分析“relations”一词所处句子的语境,可以看出,“发展双边关系”“应对中美关系的挑战”“建立良好的双边贸易关系”“中美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等积极的语义倾向起着主导作用。总体来看,《中国日报》新闻话语尤为关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双方的经贸往来是促进两国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撑,经济贸易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接下来,在美国之音新闻语料库中检索“relations”得出索引列表(见表5)。通过分析词汇索引可知,美国之音对中美关系语义倾向上是偏向积极一面的,如索引行N1与N2中表示“为中美关系创造美好的未来”“书写中美关系的新篇章”,索引行N3至N5则强调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和妥善解决双方的贸易争端。

现在来分析“North Korea”在《中国日报》语料库与美国之音语料库的词汇及其语义情况。表6是《中国日报》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而表7是美国之音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很明显,在《中国日报》语料库的新闻文本中,对“North Korea”(朝鲜)的报道关注度很低,与之相关的句子意义群只有1个,表示“朝鲜对发展核武器的野心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这说明在《中国日报》的主流报道中,朝鲜并非最关键的议题,也侧面表明了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在朝鲜问题上有施加影响的力量,扮演着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关键角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之音的新闻文本中总共检索到50个条目,说明美国媒体对朝鲜核问题的关注异常突出,现截取前20个作参考分析。纵观“North Korea”一词在美国之音新闻文本库中所处的语义倾向,它周围的词汇搭配以负面语义为主,如索引行N1至N3的“Will not accept a North Korea with nuclear weapons”(不接受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索引行N4到N6的“protest against North Korea”(抗议朝鲜)等。总体上看,围绕“North Korea”的语义氛围是负面的,认为朝鲜以及朝鲜发展核武器严重威胁亚太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同时,关切中国在化解朝核危机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美国媒体更关心特朗普的北京之行能否在朝鲜问题上与中国领导人达成共识。这也反映了媒体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在新闻主题选取与话语建构上的呈现。

七、总结与讨论

基于对新闻文本的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分析的结果,本文归纳出如下结论并回应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第一,通过对《中国日报》与美国之音新闻语料的分析可知,两者在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的新闻焦点方面有不同的侧重,中国媒体关注中美关系长远健康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经贸合作,因为这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目标。美国媒体关注当下经贸与对外政策的切实利益,如中美贸易逆差、朝鲜核危机。在新闻话语的语言及修辞建构方面,中国媒体多采用具有积极语义的短语及修辞,美国媒体则偏向采用批评性质疑性的言语措辞。这其实是各自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取向在新闻话语上的表现。第二,通过语料库的检索分析,《中国日报》的新闻话语呈现出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建设性书写,其话语立场是积极的;而美国之音的新闻话语则表现出批评性的立场,虽然肯定美中关系对亚太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但更为关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维护,以及对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批评。第三,通过对新闻媒体的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窥知美方的国际政治意图。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发生在2017年11月,从对当时美国之音新闻文本的分析可知,一些发生在后来的国际事件,如2018年美朝首脑在新加坡的“特金會”和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其实早有端倪可寻。

总结,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批评新闻话语分析,整合了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先对具体的两篇新闻样本进行比较批评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后形成基本假设。随后采用WordSmith 6.0语料分析软件对自建的两个小型新闻语料库进行检索,并考察生成的关键词列表、词汇搭配、语义倾向。其中,深入分析了“relations”与“North Korea”这两个主题词在《中国日报》新闻语料库与美国之音新闻语料库中的词汇共现、搭配、语义环境以及语义倾向,进一步探究中美两国媒体在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这一时事新闻的话语建构、语言组织元素以及背后涉及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关系。简言之,通过质性分析与语料库量化分析的结合,一方面从新闻文本分析的微观视角考察了中美英语新闻话语的建构,另一方面从新闻文本上升到新闻事件本身的社会分析,结合质性与量化、文本与社会,以期为了解中美新闻媒体的话语模式以及中美关系提供有益的分析视角。

注释:

①O’Keeffe, A. Media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n Gee, J. & Handford, M.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2011, pp 441-454.

②Chen, S. Corpus Linguistic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News Reports of the 2011 Libyan Civil War. Stream: Inspiring Critical Thought, 5(1), 2013, 21-28.

③Scott, M. WordSmith Tools Version 5.0. Lexical Analysis Software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④Fowler, R. & G. Kress. Critical linguistics. In Fowler, R, Hodge, R, Kress, G. & Trew, T. (Eds.). Language and Control. London: Routledge, 1979, 185—21.

⑤苗興伟:《批评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第6期。

⑥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Routledge, 2013.

⑦Wodak, R. & Reisigl, M.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In Wodak, R., & Meyer, M. (Eds.). Methods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age. 2009, 87-122.

⑧Van Dijk, T. A.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SAGE, 2015, 63-74.

⑨Moscovici, S. Social Representations: Explorations in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2000.

⑩Widdowson, H. G. Discourse analysis: a critical view.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995, 4(3), 157-172.

O’Halloran. K.‘How To Use Corpus Linguistics In The Study Of Media Discourse’. In O’Keeffe, K. and Michael M.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rpus Linguistics. Taylor and Francis. 2010, 563-577.

Baker, P., Gabrielatos, C., KhosraviNik, M., Krzyżanowski, M., McEnery, T., & Wodak, R. A useful methodological synergy? Combin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examine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the UK press. Discourse & Society, 2008, 19(3), 273-306.

Francis, W. N. & Kucera, H. Brown corpus manual (Revised and Amplified in 1979). Access available at http://clu.uni.no/icame/manuals/BROWN/INDEX.HTM, 2019.

Hunston, S. (2002).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applied linguistics ser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语料库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漫画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