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新生儿临床护理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探讨积极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50例,对临床护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分析临床护理风险发生概率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0.47%)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98.35%)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 临床护理 患者满意度 风险分析
1 引言
新生儿由于各种免疫功能及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疾病和各种感染的能力都比较低。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将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如何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应对风险应采取的积极地预防措施,是新生儿护理工作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进行阐述,以资借鉴。
2 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2.1管理制度风险
管理制度风险主要是由于医院缺乏行之有效的新生护理规范及有关新生儿护理、应急事件处理的规章制度及处置措施,是形成新生儿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医院在制度建设及实施方面存在问题较多,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缺乏监督检查措施及考核评价手段等现象较多,护理过程中的随意现象比较严重,增大了新生儿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
2.2 护理人员风险
由于刚出生的婴儿身体免疫力及抵抗能力都严重不足,需要产妇、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全程全方位护理,其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意识及责任感对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1]。护理人员风险主要包括:
第一,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生育二胎的全面放开,新生儿数量明显增加,目前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与新生儿产生数量持续增加的矛盾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严重下降。
第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当前由于护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缺乏新生儿专业护理知识、护理经验不足、技术业务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等是近年来新生儿临床护理中所暴露出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2.3 医院风险
第一,新生儿感染风险。新生儿室是新出生婴儿集中监护和临床护理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场所,极易发生各种感染,而医护人员的手则是造成感染的最直接途径[2]。其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未能够严格执行每接触一次新生儿就要进行一次洗手消毒的操作规范,同时,新生儿室设置不合理、缺乏健全完善的探视制度、隔离消毒不严格等都增加了临床护理风险。
第二,新生儿受伤风险。新生儿室是新生儿独立场所,如护理措施不当随时都会造成新生儿受伤的风险。主要包括洗澡时水温过高烫伤、蓝光治疗时抓伤的风险,在输注高神液体、多巴胺、脂肪乳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很容易发生渗漏现象,可能会使新生儿产生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坏死等风险[3]。
2.4 新生儿自身因素风险
新生儿自身风险是临床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生儿代谢能力比较差,没有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完全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护理经验对新生儿的状况作出判断。近年来,由于多种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早产、先天畸形、先天疾病、产伤、窒息、感染等状况临床明显增多,新生儿的护理难度在不断加大,护理风险也随之在增加[4]。
3 应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对策措施
3.1 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健全和完善新生儿护理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新生儿护理规范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交接班规程、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婴儿室系列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诸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操作标准。强化对各项制度和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重点是要采取积極措施,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技巧、护理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和处置突发护理事件的能力,积极对护理人员开展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护患纠纷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3.3 强化医院的基础管理
医院的基础设施对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医院要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合理布局新生儿室,远离污染源和易感染区域,新生儿室要清新整洁、空气流畅、温湿度适宜,定期打扫和消毒,加强对室内空气及物表的监测。做好各种物品的管理,对蓝光箱、新生儿暖箱、复苏气囊等进行严格消毒,实行无菌操作。严格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交接班检查,严格执行探视制度[5]。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开展绩效考核评价,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针对新生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注重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进行巡回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护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在及时向临床医生汇报的同时,第一时间将通知新生儿父母及,注重同新生儿的父母及进行心理沟通和心里疏导,取得谅解和支持。
结语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护理人员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技能、扎实的护理知识,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里承受能力以及沟通技巧。通过对850例新生儿的护理实践证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0.47%)比常规护理方法(3.40%)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98.35%)比常规护理(88.12%)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益萍,徐朝霞,姚培琴.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100.
[2]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 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3] 蒲丹.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6):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