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晨 吴步龄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媒体融合进程加快的当下,传统媒体人特别是情感节目制作的电视人,在互联网短视频的运营上,总结出来的若干操作层面的经验,以及对情感类短视频发展的思索。
关键词:融媒体;情感类;短视频
结合自身品牌优势(情感生活+公益帮扶),我们首要是确立项目的定位,以情感生活为主要内容,借力原有电视节目在婚姻生活、情感帮扶、法律咨询上的优势,塑造一个贴心为用户服务、乐于倾听、乐于分享趣事的身边“闺蜜”的形象。而对于目标用户的画像,根据近两年的摸索,可以得出以下总结:
目标用户:用户群像
性别:60%的女性,40%的男性
年龄:25-55岁居多,已有婚姻或即将跨入婚姻居多
收入:中等,但是多掌握家庭一般生活的财政大权
学历:本科及以下居多
城市:城镇人口居多,不少为家庭主妇
上网时间:早7点-9点,下午2点-4点,晚上8点-10点
喜好:婚姻家庭、健康养生、鸡汤文
出没地点:家、超市、商场
有了目标用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用户最能够接触到的品牌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日用品类、家用电器产品类、美容化妆品类,并可为这些客户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
明确了项目的定位、目标用户和客户,才能进行排兵布阵的布局。项目以“情感生活”为核心,采用“分发式媒体”轰炸式发布、IP群组合出击的形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用户认知度。
从分布平台上看,我们应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将不同的短视频内容散布到用户所在的各类平台上:
(一)节目自有平台:节目本身的官方微博、微信,更加注重粉丝的积累和节目制作本身的内容,包括节目宣传片,线下活动的发布等等。
(二)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抖音、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发布情感类原创文章及微视频。
(三)视频网站平台:腾讯视频(企鵝媒体平台)、爱奇艺、优酷视频等,发布完整节目、原创微视频及话题街采视频。
习总书记在鼓励主流媒体做好媒体融合的工作时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以为,如今同质化内容泛滥,人们对优质、精品、深度的内容需求量将愈加强烈,对于好内容的辨识力也会越来越强。好故事不论长短依然能获得认可。基于多年从事情感节目制作团队已有的人文关怀作法,我们要打造的是“三真”——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的故事型内容。我们也总结出情感类短视频制作分发的部分经验:
(一)标题及话题类型的布局
从数据中可得,以下4类标题及话题在“调解类”情感短视频中的收看形势较好:
第一,涉及婚恋观、夫妻价值观差异的夫妻关系类;
第二,涉及中国式婚姻中小家庭与大家庭的矛盾冲突和理念碰撞;
第三,涉及多子女家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以遗产分配、房产分配等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盲点为主;
第四,涉及社会共性话题,例如房产、全职太太、孩子教育等话题。
(二)“猎奇”已不是情感短视频的优势,“共情”才是
根据我们的经验,特别是在与粉丝的互动中发现,早年在各大情感杂志里畅销的“猎奇性”情感故事已不受青睐,受众更多希望看到与自己身边的事情相关的故事,特别是面对这类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法。所以,具有共性的话题“婆媳矛盾”“养老问题”“房产分配”等,才能引发他们的“共情”。目前,我们只解决了他们的“共情”表达,但是,如果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需求,可能短视频的播放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相较于其他,情感类短视频的运营有它自有的优势:粉丝属性较为突出,共性强,基本上都是对情感婚姻问题有困惑及有需求的群体;话题性较强,某些话题自带热点;节目资源二次甚至N次利用率高,基本上随时间推移而导致失去时效性或无法使用的资源偏少。当然,情感类短视频的运营也有其困难点,比如初期粉丝的积累;流量变现率较低;同类型竞争较为激烈,某些在微信、微博上做成大V的情感号具有先天优势等。
要打造优质的品牌情感类短视频,如何在“情感类”的范围里,细分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布局是成败的关键。但情感类的内容可以说永不过时,毕竟情感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