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摘 要: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需要教育者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需要在儿童阶段就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具有初步创造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并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将创造力培养融入美术教育中,重点分析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索了未来如何着眼于儿童美术教育本身提高教育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也探索了作为教师、社会等儿童教育的参与者应当如何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
引言:
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欣赏、想象、尝试、表达审美和创造力的活动,而儿童美术教育则是幼儿睁开眼看世界和建构自我世界的第一步。古人云:“三岁定八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美术教育可谓是最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领域。美术以及美术教育都十分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学习者的创造力的发挥,这使得幼儿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特别有机会、有空间展现人类初始的创造力,而如果能对幼儿的这种创造力进行正确地引导,将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未来成长中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一、我国儿童教育创造力的缺失的主要原因
美术教育思维比较僵化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还停留在画的“像”的思维基础上。常规的思维上画一颗青菜是绿色的,比较细长,画面比较干净整洁就算的上学的不错,老师教的好。要是儿童画出了红色的、紫色的青菜,就没法得到认可。美术教育从而陷入过度重视技能忽视了儿童的创造力思维的培养,导致忽视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
学校模式化教学也阻碍了儿童创造。在的儿童美术教育过度受限于教学的流程和模式,一般的授课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联想,模仿,教师指导修改。固化的流程,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引导联想的环节,教师往往会告诉幼儿月亮像船、像镰刀,像香蕉……幼儿对月亮的联想也局限在有限的事物范围内。本应该最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引导过程,反而成为最限制幼儿创造力的环节。
家长教育思想落后,扼杀幼儿发散思维发展。除了社会和教师的思想误区以外,幼儿家长往往在教育目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一部分家长来说,自己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可以让自己“脸上有光”,“有面子”。抱着这样的想法让幼儿参加美术课程,于是注重的就是幼儿绘画是否“专业”,“像真的一样”,而忽略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强调用色、构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会引起家长不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积极性,并且扼杀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萌芽。
二、借助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角度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做好铺垫。最适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课堂师生关系是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散思维的关系。当前一些有前瞻性的美术教师采取主题式教学,即以一个词语、一个场景作为一次课程的主题,例如某种动物、植物,某个季节,某种食品等等,不附加任何限定,由教师与幼儿一起实践,甚至可以加入音乐和游戏的元素,让幼儿自己根据对主题的理解进行绘画,从而塑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2)拓展幼儿的联想能力,为培养创造力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幼儿发散创造力提供适当的氛围。例如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应先向幼儿讲述应当如何记忆和理解,而是要先了解幼儿的联想,并在幼儿联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和联想,甚至产生主动创造的 愿望。(3)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创造力。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要推动幼儿用眼观、用耳听、动手练,引导幼儿尽可能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接触和感受外部世界,并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将这些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由于幼儿的记录大多是以绘画为主要模式,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将所见所闻画下来,既能够加深印象,又能够培养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4)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幼儿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这个过程中应当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不同的措施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并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在课堂上挑选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5)故事引导,创设想象情境。对幼儿来说,故事比现实更有吸引力,因此对幼儿来说,以故事方式呈现的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感知。此外,故事还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学习效果也更好。创造氛围,并依赖于幼儿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幼兒教师要有更为开放的思想,对幼儿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广泛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在课堂上带给幼儿更为新鲜的内容。
(二)家长和社会角度
(1)提高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认识。从家长层面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能完全依赖幼儿教师,而是要求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配合也要不断更新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幼儿参与美术教育不能只寄望于幼儿画得像才算画得好,而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2)拓宽社会教学资源。就社会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终仍是以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当不断增加可用于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使幼儿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于教学的教材。通过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最终实现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四、结论
幼儿是我们的未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影响着未来我国创造性人才在人力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对幼儿美术教育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理应更多地负担起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职能。通过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借助教师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建霞.儿童国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J].美与时代(中).2017(08).
[2]常利芹.幼儿美术技能的学习≠扼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9(34).
[3]吴玉虹.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
[4]张卫红.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5]林博.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