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姗蓉 柳晓丽
摘 要 本文以广西桂林市资源河灯节为例,探讨其节日功能和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对资源河灯节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在对其节日概况进行基础了解后,分析其传承保护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并了解到它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不断地演变,因而造成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且在政府与商业的过度参与下,导致其节日功能不断发生嬗变。
关键词 资源河灯节 收集与整理 嬗变
一、资源河灯节历史来源
据有关史料记载,河灯节的真身便是国内外许多地方盛行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最早出现于西方古老的婆罗门祭仪中的“祖灵祭”。另外在《摩奴法典》中有记载:“悼念之灵的祭仪叫做祖灵祭,这一法定的祭仪,在新月之日的时候准时举行,并寄予人们幸福平安①。
后來又因为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的道教的“三元”斋会、“孝道观”相互融合。促进了河灯节的流传与发展。在梁武帝时期,朝廷根据《盂兰盆经》举行的仪式成为宫廷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由于盂兰盆会的祭祖仪式于中国古代对祖先的祭拜拥有相通性。并随之流行于民间,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节日。同时与民间的一些娱乐活动相结合,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如放河灯,放烟花。
而资源当地独特的地貌,在历史上是连接桂湘的通商口岸,船只来往繁多,水上通商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上的促进。当然,也带来了“船毁人亡”的灾祸。在这样的趋势下,当地人自发举行了河灯节。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当地的民众会聚集在资江河畔放河灯。借以河灯来祈福、祭祀死去的亡灵。之后,河灯节逐渐演变成当地一个民俗节日。但这项习俗曾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封建迷信活动被迫中断。直到60年代,由民众自发复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影响。在各界文学学者与政府的号召下,1995年河灯节与当地五排少数民族传统歌节融合在一起举办,形成了如今所谈论的资源河灯歌节。
二、资源河灯节文化内涵的历史演变
(一)历史
1.祭祀祖先,祭祀神灵
河灯节最初体现的是对祖先的缅怀与对后世的祝愿,祭祀已逝世的故人,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解脱罪恶,得到超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祭祀那些孤魂野鬼,希望他们有一个安生的地方。在解放前期,资江的交通较落后。货运往来基本依靠水运,由于水位浅,载物负重。加上七月份正处亚热带地区,天气多暴雨,水灾。人们在日夜赶路的途中,造成大量的船工死亡。当时生活水平相对低下,为了生计,他们不得已一边在江上奔波,一边担惊受怕的与灾害做斗争。
当时大量船只被资水淹没,很多人都认为是水底的冤魂厉鬼在作怪,才导致大量人员的死亡与天气的不稳定。由此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便自发聚集与资江边放河灯,以此祈求祖先的庇佑和告慰在江面上死去的亲人。
2.当地认同感
河灯节把资源县各民族汇聚到一起,当地的汉族、苗族、壮族在文化长廊互相接触与交流,不断对河灯节的历史与发展在不同层次的交流,形成了他们共同的归属感与一致的认同。几乎当地的每个人都认同在资江放河灯的目的就是为了亡灵祈祷,为了资源的山水、家畜、家人等美好的祝愿。由此形成了资源县当地民族认同感。
3.节庆
由民间发起的民间传统节日河灯节,由起初的为了祭祀祖先到如今发展成众人所知的河灯歌节,演变成了当地最重要的节日。河灯节与广大资源县人们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年如期而至的举办河灯节,增强了资源县人民的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河灯节增设了许多文娱活动,增加了许多的趣味性,不仅营造了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节日氛围,又缓减了人们因亲人逝去的悲痛心理。
(二)现代
1.旅游资源
资源县属于广西桂林的一个小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比较缓慢。然而在最近几年以来,国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提出作为文化发展软实力的重点保护对象,资源河灯节属于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并成功在2004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资源河灯节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特色,为资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河灯节作为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资源县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民俗文化学者到此地观看河灯节的盛况。它以中元节为背景,以放河灯的形式作为缅怀先人的手段,表现了资源县民众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如今,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资源县河灯节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旅游发展地。
2.商业化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河灯节也逐渐商业化。以前当地的人们以放河灯、唱山歌的形式纪念先人,除了对祖先的缅怀与悼念。现如今,当地人将河灯节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希望通过河灯节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由于资源县属于广西相对落后贫穷的城市,曾是广西贫困县之一。现如今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的扶贫补助,当地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河灯歌节的推广宣传下,当地政府鼓励大家招商引资, 对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很大的改善,游客得到物资享受的同时资源人通过旅游、餐饮、特产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资源河灯节的发展,无疑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额外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县人们的总体经济水平。
3.政府行为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每年的河灯节准备前期中,政府都会在财力、物力、资金方面给予民众的大力支持。政府将河灯节打造成为当地著名的一个旅游品牌。据所搜集的资料显示:自2015年,资源县旅游接待总人数为518.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79亿元。2016年上半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5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16亿元。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在旅游项目上投资了15亿元的城北捉口旅游风情小镇项目已全面启动;投资3.6亿元的大福空间智慧旅游项目正全面实施;投资2亿元的宝鼎高端医疗养生巢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②。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资源旅游品位。政府不仅在旅游项目上投资了大量的资金,还在旅游交通网络上、建设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
政府采取大量政策并扩大了河灯节的影响力度。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让河灯节逐渐由民间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河灯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也逐渐增添了许多商业气息。
三、资源河灯节的节日功能
(一)历史
1.宗教功能
据资源县志记载:资源河灯,原称“纸船”。河灯节的前身则是国内诸多地方盛行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在历史流传中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情结。当时,由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一些民间节日逐渐带有一些宗教情节。在唐朝大和年间,佛教流传入资源县内,因此资源县一带受到佛教的影响,当地也产生了大量的信徒。随着时代的变迁,“盂兰盆会”传入了当地,并在合浦街逐渐流传开来。
资源县地处于湖南与广西的接壤之处,地理位置优越。村镇沿着资江傍水而建,逐渐形成了水上交通。当时。资江是湘桂交通的重要水道,汇聚着许多商人,商业交易十分发达。而且水上交通越来越便利,当地的人们于是便倾向于水上贸易交流。然而,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下,水上交通也带给人们许多困扰。每逢大风大浪之时,必会有船只被江水淹没,这也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当地人们为了表达对亲友的祭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都会聚集在资江边,请法师超度亡灵③。
这个节日渗透着当地居民对宗教的信仰。人河灯节所承载的是宗教信仰,人们自发汇聚在资江放河灯,这一系列行为展现出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意。当地人会放莲花灯、粽子灯、敬神灯等特色的灯。用这些灯寄托着自己对生活的希冀,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思。
宗教功能化解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人们借放河灯寄予对先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这个节日渗透着当地人对一种祈求、祈愿的美好祝愿。在宗教情怀下,河灯节形成了一个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在这一浓郁的背景下,河灯节也随着历史变迁,而产生一些变化。但在其萌发之初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在当地河灯节发展起初承载着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表现出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面貌与风俗状况。河灯节逐渐在当地扎根下来,并成为当地一个重大的节日。
2.规范功能
所谓规范功能就是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约束力,约定俗成而逐渐流传下来的程序,是不能够随意更改,不能突破边界的。同时也对每个个体有很大的影响力,明确告诉个体人们行为的模式与标准,对人们有指引、教育的作用。
在河灯节的活动过程中,人们在放河灯节当天要进行祭祀活动,要先在家准备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傍晚,人们就会自发去放河灯,一家老小都会去到资江河畔,带着各式各样的河灯,将河灯缓缓放入水中。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环境下,由河灯节所衍生的活动逐渐发展开来。河灯节的一些重大活动形式都得以固定下来例如放河灯、祭祀神灵等活动形式。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那些活动形式也在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一些行为,给人们以暗示作用。在这样一种隐形的力量之中,促进了河灯节的传承与发展。
当地人认为河灯节就意味着家人的团聚,也承载着人们对先辈们的缅怀。這些都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流传下来了,并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
3.认同功能
据史料记载,咸丰二年,由于资源县伴着水而建,资水与湘水相互联通,水上贸易发达,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当时许多商人到资源县进行买卖,湖南商人在合浦街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湖南会馆。因资源县每年都有民众自发放河灯,商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便每年举行募捐,拿募捐的钱用来举办节日,请高僧前来施法,超度水中亡灵④。由此,受到当地人们的欢迎。这一举动将人们联结在一起,汇聚了当地民众的力量。并逐渐形成了区域间的认同感。
在这一集体之内,人们对彼此之间都有所了解,相互之间都有同一个信仰。在这种对他人的认识下,从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内蕴。群体内部都选择在七月半进行河灯节活动,在这一特定的时间点内,人们都自发进行放河灯、祭祀、放鞭炮、放烟火等活动形式。当地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中,因而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形成了一种群体的活动行为,大家一起参与河灯节的活动。这同样也增强了当地的群体凝聚力和创造力。由于这种凝聚力带动了群体化行为,在这些循环往复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群体内部的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下,河灯节的参与度逐渐提升、活动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所谓认同感就是人对于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在族群之中,认同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同一时间点选择了同一节日表现形式。在河灯节这一活动之中,增强了凝聚力同时也维系着族群的发展。促进了群体意识、行为和认知。不断加深了群体中内部成员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不断进行发展。
(二)现代
1.旅游开发功能
河灯节是资源县当地一个特色节日,在当地受到极大的喜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河灯节由一个民族特色节日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在政府的支持与宣传下,河灯节成为了当地一个响亮的“门面”。
政府为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成立了多个旅游区。例如:丹霞观旅游区、天门山旅游景区。每年七月十五日,政府就会安排各种节目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及企业的到来。以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节目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资源县当地分布着少数民族,像壮族、黎族、苗族等。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趋势下,这也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色彩。据笔者实地调查了解,资源河灯歌节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四届了。每一届的活动形式都会有所丰富,形式上也有所创新。2014年11月,“资源河灯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促使了河灯节的发展。政府所打造的品牌,使资源河灯节走向了国际的舞台。
资源县内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被誉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就在当地,除此之外还有丹霞地貌等风光。这些自然风光与当地的传统民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河灯节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河灯节举办当天,大量游客进入到当地参与活动。游客们在当地逗留之时还游览了当地著名的丹霞地貌。以前只有当地村民参与,现如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与,还有少部分外国人参与。河灯节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推动着当地发展的旅游业。河灯节也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一支潜力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河灯节不断融入新的元素,这些创新与保留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发展趋势。
2.消费功能
在政府的宣传、支持下,资源河灯节由一个地方节日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然而河灯节原本所赋予的节日内涵已被人们逐渐遗忘了。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民间节日逐渐走向“消费化”,节日原本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逐渐被淡化。同时,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消费的选择。这都导致河灯节不断走向消费化的道路。消费节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逐渐成为节日传承与保留的一大境遇。河灯节在现代社会之中,也起到了一个消费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前,它所承载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内涵,它所承载着人们对于祖先的缅怀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河灯节所承载新时代的特色。节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总是有所相似,我国的民俗发展难免会陷入消费状态。消费文化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河灯节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消费方式。人们在进行河灯节的活动形式中体会到节日的消费功能。
3.娱乐调节功能
河灯节由原来充当信仰与希冀的节日,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娱乐方式。每年七月十五日,当地居民就会去资江畔放河灯。据笔者调查了解,在河燈节当天,除了举行放河灯这一仪式,还举办河灯节画展、山歌对唱、河灯节开幕式等。在河灯节举办前政府举办开幕式,之后的活动逐渐增多。河灯节在当地举办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形成了一条商业街。这些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些色彩。
在节日当天,还举办了一场河灯展,成千上万、多姿多彩的河灯陈列在风雨桥廊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晚上当地举办了歌舞会,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当地深厚的人文情怀。他们也逐渐开始注重于娱乐生活,河灯节的活动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了。笔者去到当地时,不仅观看了放河灯这一活动过程,还观看到当地人放起孔明灯,一盏盏孔明灯逐渐上升,成为了黑夜之中的明星。不仅有放孔明灯这一活动,还有当地举办的画展,这些形式都逐渐丰富了当地人们的娱乐方式。
四、小结
资源河灯歌节流传已久,在历史变迁中,它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不断地演变,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且在政府与商业的过度参与下,导致其节日功能不断发生嬗变。它所面临的外在挑战也将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这些都导致了河灯节的发展将陷入窘迫的境地。这些时代所遗留下的困境,使得河灯节的发展有些无所适从。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寻找并重新定义河灯节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出路?如何留存河灯节所原有的节日历史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寻。
注释:
①引自《资源县河灯歌节文化传承及研究价值》陈玉香
②引自资源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ziyuan.gov.cn/
③引自《资源县河灯歌节文化传承及研究价值》陈玉香
④引自《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路径研究》宋富强
参考文献:
[1]宋富强.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笪方能.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整合的策略与发展探索[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
[3]梁川.孝善并行——中元“放河灯”节俗文化再探[J].中华文化论坛,2015.
[4]程正柏.资源河灯节:万盏河灯漂资江[J].当代广西,2008.
[5]周晶晶.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6]金旭明,王蕊.资源河灯歌节文化浅析[J].大众文艺,2016.
[7]朱靓.河灯节与乡村记忆工程[J].城建档案,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广西区级):“资源河灯节的现状调查和传承保护研究”(编号:2017138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