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策略

2019-09-10 09:09赖东海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高中地理教材

摘要:在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教育作为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途径,对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是我国教育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认知地理自然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方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会对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因此,地理学科也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渗透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知有关地球和环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全球的环境发展问题,并且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必然目的之一。而高中阶段是学生建立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趋于成熟,所以,教师应当紧抓这一黄金时期,开展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一、结合教材,渗透环境保护

教材是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载体,在高中地理教材当中的核心内容是人与地球之间的和谐共生,完美地衔接到环境保护的内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教师也不能离开教材的依托进行空谈,而是应当对地理教材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深入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因素,找寻教材当中的知识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地理理论知识的认知,体会其中的环境保护内涵,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观念,将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的责任。

例如,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内容,落实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教材当中的本节课中向学生介绍了进行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形态的影响,结合上述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生态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并提出“如果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后,教师也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如旅游景点人口过于密集产生超过景点可以负荷的垃圾量,会严重影响景点中的生态平衡等,使得学生从实例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在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丰富内容,进行环境保护内容的挖掘,使得学生在提升自身地理知识认知效果的同时,能够体会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促进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生成。

二、利用媒体,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单纯地使用口头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未免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常也无法通过教师直接的解说认知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更不用说感知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效果,教师也应当通过图像、动画等现代化的媒体设备,促进直观情境的创建,带给学生更加真实、多样的外部刺激,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同时,相对于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式,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激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森林的肆意砍伐是影响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尽管人们已经知道砍伐树木的错误性,却仍然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对森林进行不断砍伐。所以,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不乱砍树木、保护森林的意识,将保护森林置于经济利益之上,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模拟如果森林不复存在后,人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使学生在严重后果的警示下,能够在提升对森林进行保护的意识,同时主动承担宣传保护森林的观念,促进全社会提升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不难看出,在地理课程的讲解中,教师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直观课堂情境的生成,让学生在自主观看动态画面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步提升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深化保护意识

生活是学生进行知识探求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其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保护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所以,在设计讲解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加入生活中的内容,加强地理学科、环境保护,以及实际生活三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建构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明确其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同时认识到保护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开展地理知识的讲解,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破学生的防备心理,降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认知的陌生感,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高质量讲解。

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中,教师就通过实际生活的介入,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的交通分布中,我们能够看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也愈加复杂,可见经济与交通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但是,单纯地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加大交通运输的投入,而不考虑城市的生态分布,显然是不行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在生活当中,你是否见到过因为修建交通通道而造成破坏生态的现象呢?”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这一问题的思考,从而基于身边的实例认识到在进行交通通道的修建中,也应当尊重生态结构,保障生态平衡。随后,教师也应当将自己收集到的交通布局影响生态的案例讲解给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认识到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地理知识的说明,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阐述,使得学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组织实践,践行环保行为

现代教育理念中更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在开展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只有学生将意识和观念转化为行动,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地理知识真正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开辟第二课堂,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为当中,身体力行地阐明如何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当中讲解了为了防止荒漠的形成,种植树木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而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种植树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到野外去种树,使得学生在亲自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认识到对荒漠进行防治的有效方法,以及自己可以从实践行动中为荒漠的防治增添助力,从而以实践的方式践行环境保护的观念。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当前课改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未来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师结合教材、应用现代媒体,以及联系生活和组织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认识,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强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将环境保护的行为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玲.探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79+82.

[2]扎西晋巴.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融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190-191.

[3]沈驗云.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67-68.

作者简介:赖东海,1970.8,男,福建省平和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正兴学校,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精读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