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意
摘要:民商法是我国基本法之一,连带责任是我国民商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解决债务债权纠纷的依据,其中的条款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我国还是有许多人并不了解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而我国的民商法连带责任的细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对连带责任制度进行详细的划分,出现连带责任的划分运用在实际案例中时责任不明确的情况。本文就针对民商法连带责任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商法;连带责任;问题和对策
引言:
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是目前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还没有明确的细则和说明,我国对于连带责任制度的研究也还处于在探索的初级阶段,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针对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责任划分不请,应用权限的界定很模糊。因此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商连带责任制度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一、什么是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通过与当事人的约定,达成对某项债务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中可以是某一个单独或全部承担,也可以部分承担,债权人可想其中一个或多人同时要求给付一部分或全部清偿的一种债务形式。当责任人是多个人时,每个人都有负责清偿部分或全部债务的责任,其之间存在连带关系。连带责任需要明确的是多个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进行协商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后,债务人就外部需要承担的责任先在内部进行划分,再开始履行职责。但是目前连带责任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定,对于其中责任人的划分或连带的责任划分,完善责任连带制度有利于解决债务纠纷,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二、连带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债权人责任划分不明确
关于连带责任在我国司法审判中的规定比较模糊,也就是说当事人如果在审判阶段确定了其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那么就不会再对对方的责任进行细化。对于当事人来说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协商来划分责任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在合法的范围内权力人提出了合法的法律程序,就需要法院来坚定责任划分,并且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会得到充分的保护,这就体現了连带责任的反面性。但是这极有可能在解决问题的阶段导致件事的反转,影响诉讼关系。比如在一个案件判决时主债务的比例问题。
若是想要有效的在事件当中划分责任问题,就应该首先明确我国法律制度中所有权的范围,确保在规定制定的时候规定条例的清晰。对于企业责任人来说,权利人的权利保护方面,处理合理责任和义务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这样就可以在诉讼案件中有效的减少后续问题的发生,让案件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让案件的审理时间缩短,较少诉讼成本,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人们对案件处理的满意度,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2、连带责任适用度不高
虽然连带责任的时效性在我国民商法中得到了统一规范,但是没有明确规定连带责任的使用范畴和条件。但是由于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等在连带责任确定过程中对其制度的认知力不同,所以会产生判断偏差。我国法律规定,被代理人如果因为委托授权不明确则需要向第三人承担责任,其中的部分连带责任也需要代理人来承担。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连带责任在民法通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对授权问题进行统一的规范。所以即使连带责任制度在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但是连带责任的适用度并不高,导致无法明确连带责任。
3、民商法与实体法脱节
运用民商法时,连带责任会随着其中任何一条规则的变化而改变。但是目前我国民商法与实体法之间呈现脱节的状态,在连带责任制度的建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运用民商法,那么连带责任问题的确立就仅仅表现在表面,如果民商法和实体法在某一事件中产生冲突,实体法是具有优先级的法律,是要以实体法为判断基准的。为了更加规范化的制定我国的法律,就需要民商法与其他法律一同行使职能,所以如果民商法连带责任在制定时,没有依据实体法的内容确立连带责任的制度,是明显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
4、诉讼主体不明确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规定是:如果原告只是诉讼其中一个责任人,那么连带责任人不需要接受法律裁决,因此也不需要继续承担相应的责任,反之如果原告提起诉讼的对象是所有行为人,那么所有人都需要接受法律裁决,法律责任也都要承担。但是如果诉讼主体比较多,原告只诉讼一部分人,那么其他诉讼主体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部分的连带责任制度规定是不明确的。
5、诉讼实效性在连带责任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诉讼时间在法律中是做出明确规定的,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这三年的时间是需要从主债务达到履行期之后开始计算的。不过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不同类型的法律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一般情况下是六个月,但是目前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制度的诉讼时效在我国法律中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有效措施
1、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湿湿的过程中,首先要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充分考虑在连带责任划分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责任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得到明确,再展开责任划分的工作,不能侵害案件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2、将实体法运用于连带责任判定期间
我国实体法中明确是包含民商法的。因此具体的实体法中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是可以被体现出来的。但是连带责任在理论上的划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连带责任的制度往往不能被体现出来,所以连带制度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中才能算完成任务。如果在连带责任认定期间民商法和实体法出现偏差,内容产生矛盾,就需要在连带责任的划分时,加强实体法和民商法之间的联系,将实体法运用于连带责任判定期间,保障责任划分的实效性,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来处理问题,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让法律得到全面的公平公正的体现。
3、连带责任的具体制度得到完善
我国法律方面的规定就我国发展來说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连带责任在法律层面进行完善就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我国尽管在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连带责任制度规定在我国目前复杂的情况下还需要做许多的努力并且加以重视。我国人民对法律的认识在经过不断的法律普及中也开始逐渐增强,许多人也开始逐渐了解民商法,所以更加希望能够完善连带责任的制度规定。所以我国在目前的阶段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吸取其他发达国家相关的法律内容,结果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将连带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4、完善连带责任的划分
完善连带责任的划分方法,明确在履行法律责任时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并且在完善之后在公开平台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比如官网、微博、
5、建立连带责任体系
民商法中责任划分的主要方式就是连带责任的规定,可以帮助有效的化解社会当中的矛盾,解决我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体法的使用效果也会被其所影响。建立完善的连带责任体系是在法律的实际运用中能够提升法律适用性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完善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6、提升责任追究强度
由于债务纠纷中的债务人不是单独的个体,一般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带责任人,所以需要保证连带责任的认定和处理在实际的情况下追求实事求是的处理方式,要对所有债务相关的人员进行有偿的追究处理,保证惩罚的落实是合理合法的。需要利用书面协议做好债务人之间的处理工作,明确说明惩罚的认定标准,分清责任人之间需要承担的责任内容,避免产生对整个责任人的惩罚内容没有明确到其中每个人的头上,造成最终惩罚操作困难无法执行的情况。在认定连带责任的处理方式上需要保证责任划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有偿责任的追究,加强法律监管方面的意识,让法律的权威性得到有效提升。
7、规定分摊请求权
在完成赔偿之后对于不属于自身的责任赔偿债务当事人可以提出分摊请求,根据具体的责任进行承担不受到未承担债务的影响,让连带责任划分更加合理。相关的规定也需要根据侵权人的赔偿额来制定,保证连带责任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要以债权人的诉求为主尽量简化计算方法,分摊请求权的使用次数也要减少,要做到先赔偿再请求分摊。这项权利的使用要在不能改变法院判定结果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的使用。责任人需要为自己被分摊到的责任负责,如果侵权人没有分摊能力,则需要再次分配其他侵权人的责任。
四、结语:
连带责任主要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民商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虽然目前我国对于民商法连带责任的制度划分还比较模糊,但是其影响力是比较深远的。所以要将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坚决杜绝损害我国人民权益的事情发生,促进我国法律的完善,保障我国民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得到实施。
参考文献:
[1] 谢志鹏.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8,(6):188.
[2] 李瑜.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5):56-58.
[3] 陈莹莹.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职工法律天地,2018,(6):38.
[4] 刘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