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琳
摘要:目前世界上普遍把创业教育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认为创业能力在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教育的全周期之中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详细阐释了创新创业精神,并对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双创;创新创业教育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话,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指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繁解释这个关键词。他到各地进行考察,基本都要跟当地的青年“创客”见面,期望能够激发民族的创新基因和创业精神。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在努力维稳,我国的经济也亟需转型,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获取新的经济发展活力,就需要新的政策出台。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中国经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依靠低端产业和出口型制造业,因此,“Made in China”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中国也被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些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为了缓和我国的当时的就业难题。伴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经济必须转换动能,探索促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不但是创造,同时也给以往的产业带来了冲击,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每个个体都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我们的个人梦想和目标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梦想的“种子”,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生长出参天大树。同时,创新创业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之一,中国梦是中国13亿人民的梦,人们可以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个人梦想,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创新创业精神就是基于人们发展的需求,在创业过程中运用现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推陈出新,发现或创造新事物和新思想,并能创造价值的素质品质,它的内涵体现为创新精神、挑战精神、集体精神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1]。这种精神是多种品质的综合体,它的根本是创新。
1.创新精神
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创新与一个人年少时的成长经历有紧密联系,与创新精神的培育密不可分。目前世界各国也认识到了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有时候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为人类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可能,对其加以引导,就可以成功转变为求知欲。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才能够维系较为持久的、坚韧的能够导向成功的意志力。好奇心使得人类不断思考、质疑,从而进行理性的探索,推翻或者改进旧有的体系。牛顿因为要探索苹果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才会提出万有引力学说,哥白尼因为要探索星星为什么这样运转,才会得出日心说。有了好奇心,就会有创新的可能,因此,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人类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通常具有敢于挑战、勇于探究的品质,敢于质疑和挑战旧有的理论与体系,具有将研究和探索进行到底的决心。创新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的创业才能更接近成功、更具有竞争力。
2.挑战精神
创新创业的过程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创新创业者不具备挑战精神,那就无法应对这些困难,况且每一次挑战都具有不可预估性,都有失败的可能,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风险的过程。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新创业者根据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科学规律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做出可能的分析,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是一种有准备的挑战,而不是唐突的、盲目的冒进。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所获得的失败经验用来不断修正和调整创新创业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创业者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如果创新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缩手缩脚、犹豫不决,缺乏担当,就无法有效地推动创新,更无法积极地将其付诸实践,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创新,创业活动最终也不会成功。同时,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原因造成的困难和瓶颈是不可避免的,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前进的进程,甚至可能终结创新创业活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创新创业者具备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越挫越勇,永不退缩,这样才能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最终达到成功。因此,创新创业者的挑战精神是创新创业活动成功所必需的。
3.集体精神
创新创业活动大多时候无法通过一个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多人分工合作。独立个体在知识面、资源、能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创新创业活动通常不能通过独立个体完成所有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创业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具备自己所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各有分工,取长补短,共同协作,为了一致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完成庞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中,每个成员在集体精神的激励下所迸发出的力量,远远大于其中每个个体力量的总和。集体精神能够将所有成员凝聚到一起,个体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学会相互理解和沟通交流,积极的集体精神能够明显地增强创新创业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强成员的责任感,从而能够坚定地克服一个个难关,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4.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英国的科学家阿兰·图灵,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对数学理论的创新应用,主要是军事用途。而三十年后,美国IBM公司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将计算机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从而实现产业化,带动了软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美国经济二十年的黄金时期。创新只有被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进行检验和放大,才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市场无处不在,创新创业者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有独到的見解和高瞻远瞩,在对市场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商机,快速做出准确判断,把握机遇推出产品。市场是残酷的,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就会被淘汰,因此,创新创业者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才能及时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将“双创”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如今,世界上普遍把创业教育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认为创业能力在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我国目前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最适合创新创业者施展才能。国家相关部门和教育领域,都认识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教育的全周期之中是大势所趋。创新创业精神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原有的学校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国民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素质。而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区别于其他国家,应根据各地具体经济形势,发挥区域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无论创新还是创业,都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因此,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 要在教育的全周期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教育的全周期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从小学教育开始,在教学任务和活动的设计方面,就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坚定不移的挑战精神、精诚团结的集体精神,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目标任务。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学生团体,能够灵活组织学生活动。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创业孵化基地,设计创业竞赛活动,组建创业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和实践中去。
2.设計和完善各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针对教育的各个阶段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系统课程的形式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特点,与时俱进地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依托当地优势企业,建立实践基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3.研究和改革各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系统研究和改革各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得教育方式符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既要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指导的情况,通过设计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创新创业付诸实践,并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各级学校设立建专门的指导部门,负责学生的课程教育、活动组织、实践指导等工作。
4.组建专业创业导师团队进行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
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创业导师团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发挥所长担任导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除了学校内部的专属创新创业导师之外,还可以聘请各领域的专家,两类导师各占一定比例。由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定期举办论坛,将学生们创新创业的需求与导师特长进行匹配,由导师们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根据学生项目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
5.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要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的平台,建立师生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分享的渠道,建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工作室,创造有利于“双创”发展的良好环境,设立“双创”负责部门和组织,健全服务体系,制定有利于“双创”的政策,从制度上和资金上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玉.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