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现存问题,提出借助于云班课平台,以《数控系统》课程为例,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解决方案。通过前期调研、线上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探究,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有指导的生态学习,学生运用云班课平台完成课前预习、初测试等活动,课中完成复测试及评价,还可以反复观看安装操作视频,提高课堂效率【1】,课后师生跨越时间和地点限制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实时记录,为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大数据。通过在云班课上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教学效果初见成效。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过程性考核
一、研究背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除了众所周知的数控加工,数控维修也不能忽视。2007年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2009年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首次增加了数控维修项目的比赛。新机床的生产销售与安装调试,旧机床机械和电器元件的老化、磨损等,需要大量数控装调维修人员。即使在中小厂家不作为单独的工种来提,但数控机床操作工能够具备基本的机床维护及维修技能会为工作带来便利,为企业提高效益。
二、课程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数控系统》课程于2010开始调整相关教学工作,经过2年的建设,《数控系统》课程完成教改及校级精品课建设,并应用于教学中。该课程将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作为核心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分组完成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为:教师讲授电气原理图等教学内容,操作演示线路安装调试过程,学生听课和观看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分组活动,绘制电气三图,并进行实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指导;学生提交实训报告并总结汇报,完成自评和互评,教师针对各组情况给予评价。
经过多年的实践,《数控系统》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逐渐稳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仍然需要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来完成知识传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学习效果受影响。
2.《数控系统》课程中的安装调试需要实操练习,由于各组学习差异,需要教师反复演示。受场地、师资等因素影响,安装调试演示的次数和教师辅导时间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学生不能掌握操作要领,学习效果欠缺;
3.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但课下互动不足,没有良好的交流渠道,学生课下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4.课程实施过程中,受限于实训条件、学生基础及课时等条件,课堂教学只能完成基本模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创新的项目没办法有效展开,教师不能及时指导。
三.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讲授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2】,本人选取我校《数控系统》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究。
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必须有线上资源。《数控系统》课程经过前期建设,各种教学课件、微视频、已经很丰富。本人所调研的3个班级的学生不是人人都有电脑,但全部都有智能手机,学生爱玩手机、是网络达人。因此本人选取手机开展辅助教学,让手机成为最有效的教学工具。选用云班课作为资源推送平台,云班课是一款免费手机软件,是一款课堂互动教学APP,它基于移动互联环境,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作业任务,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行为,为过程考核提供大数据,云班课为混合式教学的探究创造了条件。
教师将课程资源推送到云班课平台,学生在有WIFI的情况下将资源下载,这样就可以在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随时随地的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学习不在受到时空的限制,移动学习的便利性得到学生的支持。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选取我校《数控系统》课程中一个教学任务(刀架不能转动故障的检修,共4学时)进行说明。教学对象为数控专业高职三年级学生。通过前置课程学习,已基本具备常用电器的识别及应用、电气原理图的识图等知识技能。
学生对课程所用实验台感兴趣,操作上手快,但电气线路的装调修能力有待提升。同时他们又爱好动手操作,讨厌理论讲解。由教学內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1. 刀架不能转动故障检修方案的制定方法2. 刀架不能转动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教学难点为:利用电气3图分析刀架不能转动故障的原因。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学、课上导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3]。
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下达任务,向学生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云班课平台下载观看电子课件、微课、电子动画等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完成课前初测试,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故障维修方案初稿,完成故障记录,上传至云班课,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参照测试结果和预习反馈,锁定教学难点,调整教学设计。
课上导学主要包含模拟早会、任务导入等7个教学环节。
环节1.模拟早会(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享行业技术新闻,将企业、行业文化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2. 翻转课堂(25分钟)
1.任务导入
根据课前在云班课推送的案例启动学习任务,小组展示故障记录及所搜集到的资料等准备工作。
2.对比方案
根据课前发布的教学任务,学生已完成自主学习,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更好地翻转了课堂。利用云班课完成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讲解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环节3.理论指导(15分钟)
电气3图是分析故障的利器,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电气原理图,从原理图到实际的产品,中间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即电气布置、接线图。
能够阅读3图是数控机床装调修的基本要求。利用电气图形绘制软件,学生动手绘制电气原理图,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原理图绘制原则,绘制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可以更充足地理解现场装配工艺。
利用数控维修仿真软件学习应用3图演练虚拟仿真维修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进一步熟悉电气3图,掌握分析刀架系统故障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通过云班课完成复测试及课堂抽查,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评,教师可以根据测评结果在下一个环节中进行差异化辅导。
环节4.优化方案(20分钟)
学生分组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方案,借助云班课平台,教师可以对复测试中得分较低的同学或组进行差异化教学,有的小组方案不完善,教师帮助分析原因,各小组优化方案,得到诊断流程图。从而实现了从原理到方案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制订检修方案的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1,实现了做中学。
环节5.仿真演练(25分钟)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熟悉虚拟仿真维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设置故障,将本次学习任务故障现象进行真实再现,学生依据维修流程图模拟故障维修过程,系统实时记录和提醒学生错误操作,学生反复尝试,在仿真情景中成功解决故障。根据学生表现,利用云班课完成组内自评、组间互评。
环节6.实操比拼(60分钟)
教师现场讲解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结合学生前面环节的表现,小组分工确定实操任务角色,进行故障检修。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查找故障点,找到故障点后实施维修。
小组间实操比拼,教师从旁指导。完成又快又准的组,加分奖励。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学生可以拍照、录视频上传至云班课共享。实施完毕,学生整理工具、清扫场地,提升素养。整个检修环节学生顺利完成诊断,成功进行维修,解决了教学重点2。
环节7.总结评价(30分钟)
学生完成“刀架不能转动故障检修”项目后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报。利用云班课完成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并根据课前和课上表现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和同学,予以加分鼓励。结合本次任务的特点,再次强调诊断思维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通过云班课布置拓展任务,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实训任务,制定同类型故障检修方案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完成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将手机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师生的及时互动,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实施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新教学模式探究得到了学生的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初见成效。后续本人将不断进行完善,希望可以为其它同类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芬红等.微信支持下理实一体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以《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年06期
[2] 洪杰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1期
[3] 盧方等.混合式教学在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年39期
作者简介:张丽娜(1981,4-),女,河北省唐山市,研究生,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毕业院校:兰州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