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买得
摘 要:什么是教育?就是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不断的感知、参与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只有幼儿意识到某一行为习惯对自己而言是有益的,才会不断的严谨自身的行为,同时结合成功的体验来帮助幼儿建立学习自信,最后结合家庭教育来完善家园共育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教学策略
学前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多半采取硬性的规定,如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等,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生长来说是不利的。事实上,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反复的诱导,直至幼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意识,并逐渐养成习惯。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策略分享如下:
一、尊重幼儿的权利,在参与中发展
根据幼儿在园内的日常学习和活动需求,幼儿园需要常规规定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到的一些基本的事项,并在文明墙上张贴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语,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设置好环境。同时,幼儿的自主意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幼儿主体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发现,并引导幼儿在不断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最直观的感受,直至幼儿能够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于自己的帮助,从而顺利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活动的参与来帮助幼儿产生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够从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意识到:我特别想要这个好习惯、这对于我的帮助非常大,从而达成积极的诱导教学。
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是需要不断得到肯定的,好孩子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夸奖。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自信是关注到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幼儿积极的参与园内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或是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同时,教师应该避免采取“你太棒了”“你最厉害”等话语来进行敷衍的夸奖,而是应该具体到幼儿所做的某件事上,以顺利引导幼儿养成习惯。
例如,幼儿在刚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适应集体生活,动手能力差,交往能力差,行为习惯等没有养成,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幼儿正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来进行熏陶,帮助幼儿从模仿中进行学习。比如,笔者班上的杨杨在活动区域拿七巧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颖颖的额头,他急忙放下手中的七巧板,趴在颖颖额头上吹起,边吹边说:“对不起,呼呼……不疼。”这时,笔者看到之后安慰了颖颖,并问了杨杨采取这些举动的原因,杨杨说,是昨天在幼儿园的动画片上看到的。于是,笔者针对杨杨的这一行为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表扬,主要是引导其他孩子向杨杨学习,也让杨杨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犯错之后的反省这一行为是正确的。
三、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园共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和成长发展规律的,对于教师而言,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与家庭教育进行联合,共同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与家长取得实时联系,将家长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进行反馈,并将幼儿在院内初步展现的良好行为习惯告知家长,联合家长一同来进行幼儿的促进工作。
例如,笔者班上经常有些幼儿家长会说:“我家孩子中午不爱吃青菜,多给他吃些胡萝卜。”“我家孩子今天穿的鞋子有鞋带,老师注意下帮忙系鞋带,别让孩子摔倒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笔者联合家长一同进行了亲子游戏,游戏共分为三个模塊,由家长自由选择。游戏模块分别为:看谁吃得快、我帮妈妈(爸爸)穿衣服、整理小能手等,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正确的吃饭、穿衣和整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并逐渐将游戏中的内容演变成幼儿的行为习惯。虽说游戏是家长联合幼儿一起参加的,但家长和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切实锻炼幼儿的行为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这次活动的开展也使得家长意识到平时对于孩子的管教方法不正确,加强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入手,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以鼓励的方式诱导幼儿不断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处,最后利用与家庭教育的联合来共同促进幼儿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小英.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8(03):31.
[2] 王宏霞.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