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乌兰
摘 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分析家庭教育方式的现状以及影响,探究如何掌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心理影响
引言
家庭是幼儿能够实现社会化的主要成长场所,因为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社会行为规律的获得,最初都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相比于其他时期,儿童的身心以及思维的发展和成长,就变得更加迅速。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效果,它不单单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和内容,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教养方法,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截然不同。换一种说法,家长掌握着孩子的未来。
一、教育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的重心也逐渐由智力开发,渐渐地转移到了人格心理机制的培养上面,但是,当前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才是当下家庭教育中需要迫切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深深的影响着广大的父母,寄希望于子女的心态,使得父母的教育观念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却很少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实际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取大学,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往往使孩子无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大多数家长都普遍重视给予孩子物质营养,而忽视锻炼孩子的身心素质,同时致力教育也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父母忽视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过分保护孩子的教育方法,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重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
家长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造成了孩子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和问题,长期发展,学生的心里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家长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摒弃传统为子女进行智力投资,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而是要科学的树立家教观念,理智的关爱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首先,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弊端,而是向素质教育的观点进行转变。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子女成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和培养。其次,世界进行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孩子能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因此父母要注重在家庭教育的同时,提高子女的生存能力,在心理,行为等方面,使子女由被动的受呵护者成长为主动掌握自身命运的社会成员。最后,家长要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积极的鼓励孩子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行动的积极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儿童和父母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系,而这种联系对儿童日后的成人生活过程中形成对人对事的积极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婴儿早期形成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未来的成长发展,一个在幼儿时期就有安全性依赖性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會自然的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儿童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品质的个体。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将儿童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的尊重儿童,懂得倾听他们自身的想法和意见,同时,父母也要引导儿童懂得克制自身的情感,懂得尊重长辈,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引导儿童进行人际交往
交往能力是现代化生活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一般有两种交往,一种就是与成人之间的交往,而另一种就是与同辈人之间的交往,儿童在与同龄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还能够完善个人品质,学会如何关心同伴、与他人合作,还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家长需要多多的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常常带领孩子参加一些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鼓励孩子广交朋友。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培养目标,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科学的教育态度,才能使儿童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亮.(2009).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12-38.
[2] 陈欣银.(1995).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27(3),39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