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 言语 • 语用

2019-09-10 05:13杨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言语想象

杨芬

摘  要:我们语文学科所选用的课文,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想象力。在我们的常态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让孩子自由想象,在表达中以此促進儿童语言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想象;言语;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我们孩子的眼里,想象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最能促进儿童语言表达的特殊技巧。

一、挖掘想象基点,凸显语言实践

(一)想象融入有声有色地朗读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聆听到一位年轻的教师教学《四个太阳》第二自然段“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时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请你们自己来读读这一句话,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睁亮了眼睛,忽闪忽闪大眼睛后,立即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有声有色地交流。

生1:我看到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蚂蚁去尝尝水果的香甜。

生2:我看到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尝尝水果的香甜。

生3:我看到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老师去尝尝水果的香甜。

在孩子们进行想象表达之后,教师顺势在板书上画出了一幅幅小插图。看似一个比较普通的设计,但是这位教师完全找准学生的激情点,在想象之后自然而然地把这句话读得有声有色,在朗读中边想象着忙碌、热闹而富有情趣的画面,把真实的情感融入文中,进入课文的意境。

(二)想象寓留意味深长的空白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要善于抓住有想象色彩的文体,特别是课文中的寓意“空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想象,开发潜能,以此凸显语用功能。

《巨人的花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巨人态度转变后花园里变得草翠花开,其乐融融,孩子们都认为是孩子们钻进来的缘故。我紧抓这个“钻”字,“是啊,孩子们钻进来了,还有什么也钻进来了呢?”“阳光也钻进来了。”“小动物们也钻进来了。”“生机与活力也钻进来了。”“快乐、温馨也钻进来了。”瞧,孩子们在想象中得到了语言实践,也厚实了文本,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

二、铺陈想象情境,拓实言语能力

(一)拓实言语于图象情境中

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教《葡萄沟》:“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先让学生预先在课前想象画画,但毕竟孩子生活体验少,要他们单纯靠语言文字去体会葡萄的多与美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在课上用课件把此画面展示给他们,欣赏之余,我就顺水推舟:“看到这么美的葡萄,你难道不想赞美吗?想象丰收的场景,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自然而然地,孩子们的一首首小诗出来了……

(二)拓实言语于音像情境中

赏读优美的文章、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辅助一些美妙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尽情想象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花园里美好的情景,播放了一段优雅又有动感的音乐,孩子们尽情地听并陶醉着。“孩子们,你们这么陶醉,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呀?”我的话题一抛出,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应答:“我看到了小草都从地里探出脑袋了,跟我们一起享受春光的美好!”“哇!你真是小草的知音!”在我的激励下,有的说:“我看到桃树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小花!”有的说:“我感受了暖暖的阳光也射进来了!”还有的说:“花园里一片生机勃勃,许多孩子在快乐地游戏呢!”孩子们的回答真的令我感到惊喜,在音乐的渲染下,他们已经想象到那个鲜花盛开,春意盎然的花园了,更感受到了那份快乐与美好。

三、丰富想象形式,实现语用价值

(一)无痕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学习时,鱼的诱人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但是为了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句子通过想象,用具体的完美的语言进行表达,我出示了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然后引导:同学们,读着这句话,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着,你看到了……先被叫到的两个学生的回答很不尽人意,语言干瘪,缺乏深意,明显地根本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再叫几个恐怕也是这样。于是,我急中生智,巧妙地示范了一句:“大鲈鱼好大,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多么漂亮啊!我是越看越喜爱,兴奋不已!”经我这么一引导,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又大又肥的鲈鱼在在月光下轻轻跃动,我好激动!”“鲈鱼一张一合地轻轻呼吸着,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我喜出望外!”……的确,我此时内心也是欣喜万分。可是这一份想象却是无痕的。此时的表达真正融化到学生个性生命之中,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成为了智慧的语言。

(二)对比想象,此情此境皆应景

刚刚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已经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但是我想,学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不光是为了感受当时社会的黑暗、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更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懂得珍惜。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张对比图:

吃 穿 住 幸福指数(最高为5,说理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时,学生想象出现了两幅图:一幅是小女孩饥寒交迫,被冻死的悲惨图,另一幅是我们被幸福包围的享乐图,这两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练习:“看着这张对比图,你想说什么呢?”此时,连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站起来发表自己真是的想法,学生在想象的对比中体现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真真切切提高了语言的质量。

发展儿童语言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地想象,在快乐地想象表达中发展自己的语言。愿我们在语文教学这方沃土上,让学生享受儿童文化的熏陶,获得鲜活语言的飞扬,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语文教学中语用的核心和层次[J].王元华.语文建设.2014(04).

猜你喜欢
言语想象
在语言实践中“生发”言语智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想象的人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