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诗词谚语的运用

2019-09-10 04:01任建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护花春泥谚语

任建萍

摘  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古诗词、成语、谚语、歇后语,能适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启迪逻辑思维,深化生物学科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诗词;兴趣;思维;素质;谚语;成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化,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一些精炼优美、千古传诵的诗辞歌赋,或者通俗易懂的谚语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

一、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用诗词导入新课,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讲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用多媒体出示一幅老农辛勤劳作图,学生可能想到什么诗词。学生会联想到李绅的《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及时提问:“老农为什么会顶着烈日锄禾?”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讲授《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时,用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及时提问:“落红是怎么化成护花的春泥呢?”也直接进入了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习《芽的类型和结构》,让学生齐咏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并适时提出:“绿叶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同样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画龙点睛,增强实效

在教授新知识时,把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某些生物知识可以适当地嵌入成语、谚语,一句乃至一首优美的诗词等。如“伤筋动骨一百天”(与骨的伤后愈合有关);又如“冰上爷俩翻了车,要谁去看骨外科”和“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则考查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用“十指连心”来考查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用“一针见血”考查出血至少要伤及皮肤的那层结构,皮肤的真皮中有丰富的血管;“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有些植物在移栽的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蒸腾作用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癫狂柳絮随风舞”,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植物生长与水,阳光关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指鸟类的季节性繁殖和迁徙行为。

三、以诗深化,升华主题

良好的开端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而结课的失当也会导致功亏一篑。以诗词结尾,既寓教于乐,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渲染课堂气氛。例如: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后,引用辛弃疾的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学生运用所学过知识分析“丰年”与“蛙声”之间的关系,深化本节的主题,使学生更加重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结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后,让学生辨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中诗人是否有失当之处,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生物现象,从而获得成功的快感和学习的乐趣。再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就可以引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来引出环境对生物形态、生理分布产生的影响。引用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引导学生分析草与豆之间的关系。这样使教学内容非常形象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以诗词、成语、諺语、歇后语为载体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理解、运用能力的试题屡见不鲜,在试题中运用诗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用诗词、成语、谚语、歇后语命制试题时,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效率更有成效。例如:(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诗中的“绿”其实是由衣藻等大量植物繁殖引起,请问衣藻属于下列哪类植物()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藻类植物D.种子植物;(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描写燕子的什么行为( )A.求偶B.筑巢C.育雏D.产卵;(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护花的春泥,春泥中护花的营养是(  )A.矿质营养B.有机营养C.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D.有机营养和其他特殊营养;(5)“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诗句反映了生物具有(  )A.遗传性B.变异性C.适应性D.应激性;(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变异现象(  )A.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B.将门出将子C.歪瓜结正果D.正果结歪瓜;(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植物的开花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温度B.光照C.水分D.光照和温度;(8)“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句中黄蝶的活动不能用下列哪一种特性解释(  )A.遗传性B.变异性C.应激性D.适应性。此类题目的出现,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了学生的生物学常识。因此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在平时的授课重视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

课堂中浓郁的文学艺术色彩,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让学生在受到文学艺术熏陶的同时,更乐于接受科学知识,让生物学课堂充满活力,增强生物语言的艺术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姚.成语、谚语、诗词与初中生物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1(8).

[2]刚振华.古诗词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4,18(4):50-51.

猜你喜欢
护花春泥谚语
当古诗句、古谚语遇到英语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望江南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内古诗词阅读题河南省试题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网毒无情 “护花”有意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