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中学生个人素养的策略

2019-09-10 07:22黄培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新课标

黄培梁

【摘要】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对在我国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村教育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新课标理念及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介绍农村中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构建农村中学教育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生;个人素养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农村经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羁绊,农村教育依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笔者基于促进农村中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出发点,从理念介绍、现状分析、个人素养提升研究等几个方面详细展开,为农村中学教育的深入改革和重点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学生个人素养标准及新课标理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校要深入剖析新课程理念内涵,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转变教育理念,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目前,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主要如下:一是在文本结构上,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二是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时代性和整体性等。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此外,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根据各自性质,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新课标的改革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更加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等,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

二、农村中学生教育与素养提升现状研究

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农村中学教育工作风景依旧, 质量明显落后,新课改只留于形式,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步履艰难。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落实过程中会出现超出我们预期的良好收益,也会陷入实际问题的困境。以下笔者针对部分典型措施进行探讨。

1.改变而未改革

目前,有些学校忽略了对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课程改革的教材,和以前的教材相比,内容简单了,难度降低了,但知识的覆盖面广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但很多教师对教材不能理解作者的编写意图,新教材,老教法。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座”变成“方阵座”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教师难以修成实施新课程的“正果”,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导致农村教育微步不前,教育效果落后,对学生素养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的现状。如何将先进的课堂设备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是下一步农村中学教育更应注重的问题。

2.僵化落实新课标现象层出不穷

由于对新课标的片面解读和错误理解,许多城乡学校采取相同的课程、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法和相同的评价标准,教育者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以城市学生的知识程度及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为基准规划教学内容,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带有浓重的城市化倾向,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进度都是以城市学生的平均水平和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为基准而制定的,农村学生的基础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远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反映农村建设需要较少,学生无法获得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关的知识技能,不知道本乡本地有什么资源,应当怎样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和保护,忽视了对农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不能体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方向。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学了“语文”不会写合同书、协议书之类的应用文,学了“数学”算不了账,学了“化学”不懂化肥和农药。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还没有突破“以学科为中心、以开学为目标”这一模式,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不同,致使大部分农村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依然被看作提高升学率的根本措施,进一步阻碍新课标理念的实施。

三、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农村中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实施教育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体系的逻辑结合等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为进一步促进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提升农村中学生的个人素养,特提出以下策略研究成果。

1.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需要加大努力来缩小城乡差距。然而,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目农村中小学更多地注重“应试教育”,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索质教育推进困难。因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正确认识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学在开展索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质和内澜进行正确的认识,有的学校将升学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践行新课程标准浪费了正常课时的教学时间,从而导致教师.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此外,还有学校认为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就是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理念实质和内函的错误认识,因此,要求农村中学给予重新的认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拓宽教师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

首先,加强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应是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动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其次,在课堂中推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生动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引导他们去探索,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究,提供符合学科逻辑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總之,农村中学教育是发展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农村中学践行新课标,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教育的实施,直接决定了的教育水平和未来的国民素质。对于我国教育而言,践行新课标理念,推行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必将是一场长期的研究战役。此项工作的开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对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学生个人培养策略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醒东.农村学校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59-170.

[2]范爽,丁秀莲.课堂教学中农村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7(12).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