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09-10 07:22何文慧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0期
关键词:进入状态课前预习高中地理

摘要: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倡导新课标和鼓励学生自主学生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为学生要冲刺高考,地理又是学生之间很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门学科,学生想要取得高分,地理是不能成为拖后腿的学科。初中学习和高中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高中靠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中地理;进入状态;明确重点;深化记忆;锻炼能力

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学生到高一才正式接触和学习地理,熟悉是因为学生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地理的小知识,学生对于地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生在地理上学习可能会遇到一点困难,特别是在面对地理学科的专业名词时,学生一旦发一会呆或者走神,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师主动分享课件或者视频,让学生对于当天地理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容易跟上教师的步伐。

一、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即将面对自己人生第一道大的关卡,并且学生每天要学习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原来学生课间都是玩耍但是高中的课间学生一般是用来休息。教师在开始上课前5分钟,学生一般都是不在状态,课堂上的时间很宝贵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合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和消化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的任务,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醒学生已经上课请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在教授“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海洋污染对于海洋环境的危害,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并且明白海平面变化对于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一章节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尽自己微薄之力保护海洋环境。学生一天要学习很多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导致上课的前5分钟学生基本都不在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学习上面的共鸣,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明确课堂学习重点

地理学科相对与其他学科而言,涉及的学科较多,空间性和时间性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听懂的语言教授学生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让学生对于每一节地理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让学生明确每一堂地理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这一章节学生要学习和记忆很多知识点,由于知识点繁多,学生要有一个学习目标,不要迷失在学习的迷雾中,导致什么都没有学习好。教师前几次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总归学习重点,之后需要学生自己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明确课堂的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三、深化知识理解记忆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较为抽象知识点的时候,只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消化和记忆,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点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加轻松,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花点功夫,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学生只靠课堂上听讲是无法记忆知识点,需要课下的巩固和消化。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必做的一个教学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预习能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的部分,在上课前快速补上这部分的内容,不让它成为学习的“绊脚石”。

例如,教师在教授“区域的基本含义”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一章节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教师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让学生更好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前预习的任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通过查询资料解决,还有不懂的问题第二天可以询问教师或者和其他学生相互讨论,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习靠的是学生的自觉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可能在像初中那样花大量的精力监督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它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了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机会。课前预习是需要学生自己花课余时间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无法监督到每一个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应该树立起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长期指责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理解资源问题的产生和特点和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这一章节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习的知识也不是很复杂,教师可以多给学生锻炼的平台和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還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部分,及时攻破它。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端正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看法,让学生重视它,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伟.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中国教师,2017(S1)

[2]王玉珍.高中地理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作者简介:何文慧(1989.1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进入状态课前预习高中地理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讨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进入状态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