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才
摘要:生活化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最理想的追求,因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灵活地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因而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建立起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并努力研究有效的措施来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得生活化。本文就是笔者对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的策略的一些探讨和建议,以期望能给各位初中数学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初中数学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它们最终也是需要学生将之运用于生活的。这样的话,数学知识的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行为也就有意义可言。那么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关系呢?他们此时就可以为学生构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渠道,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运用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引出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他们就需要将生活色彩填充在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导入环节就是首当其冲要做到这一点的。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生活化场景的创建,进而引出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注意的是,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情境,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代入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将情境创建得生动有趣,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课堂导入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将视频中出现的数字列在黑板上。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脱离视频,自己进行播音员这一角色的扮演。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他们的性格激励着他们去模仿视频中播音员的语言和行为。这时他们就会发现5摄氏度会被他们称为零上5摄氏度,而-5摄氏度则会被他们称之为零下5摄氏度。明显的对比意义会让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关系有了一个浅层次的认知,他们也因此会想要继续对其进行研究。那么接下来笔者的教学活动就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
二、运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初中的数学知识更复杂,也更抽象,这就导致还在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初中学生无法轻松地对其进行理解。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生活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那么生活案例该如何选择呢?此时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去思考如何才能够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去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那么这些现象就应该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的生活案例。例如:在进行《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这一抽象的知识并不能轻松地理解,因为他们上一节。这时笔者就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抛硬币和抛图钉两种现象来对学生进行解释。虽然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列举法去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但他们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去求抛图钉钉尖着地的概率。这时笔者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量的抛硬币实验,进而去研究频率和概率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学生就能够根据这一结果去求抛图钉钉尖朝上的概率,他们也因此了解了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习题
做题是巩固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课堂中,数学习题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时教师如果想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他们就应该让学生练习的习题中充满着生活气息。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此时他们就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并使之出现在为学生所编写的习题中。这样一来,学生做题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难题的过程,他们也因此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熟练地应用起来。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笔者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但实践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此时笔者就只能够通过习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因而笔者就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具有生活信息的习题,如在郊游的过程中用18元去买冰红茶和矿泉水,如何进行购买才能够让7个人每人都拥有一瓶饮料并且恰好把钱用完等。当学生能够在习题训练中通过已知的条件信息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正确求解时,笔者的习题训练就可以结束。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更多用途。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选择的策略有很多。但教师要注意的是,要想达到最佳的构建效果,他们就必须将学生放在考虑的首要位置。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该节课的氛围和教学的效果。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对每一名学生都進行研究,进而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并将之应用到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中去。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喜欢学数学,并享受学数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忠卿.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39.
[2]朱青.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8(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