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珊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联星小学坐落于罗村乐安街畔,地处罗村三大文化“花灯文化”“孝德文化”和“咏春精神”的发源地乐安,责无旁贷应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乐安花灯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逐步成为佛山五区、广港澳乡亲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庆典。联星小学以“花灯”“孝德”“咏春”三大文化为核心,建立了以“心灯教育”为办学理念的理论体系,“心”是指“五心”: 忠心、关心、孝心、爱心和信心,“灯”是指广东省非遗项目乐安花灯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以乐安花灯的传承衍生出的活动和意义,以“五心”指引师生的自觉行为,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点亮师生的“心灯”。
一、“五心”教育之播种筑梦
1.“心”教育指向核心价值观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句古语阐述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了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五心”的教育构想。“五心”教育立足于“爱心”,落实于“关心”,扎根于“孝心”,坚定于“信心”,致力于“忠心”,五者相得益彰,是师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充分体现。我们坚持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献给自己”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推及社会和国家,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高度一致。我們坚信在“五心”教育的道路上,定能一路开花,硕果累累。
2.“灯”课程引领特色创建
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的载体之一,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环境,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与社会事业,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准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才能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将“乐安花灯”这项百年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学校把“五心”教育与“花灯”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让“五心”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花灯》校本课程的研究,以“爱心花灯”为主题,通过开展师生做花灯、卖花灯、筹善款,献爱心等一系列的“花灯课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心、形成孝心、奉献爱心、树立信心,点亮师生的心灯。
二、“五心”教育之成长过程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承接罗村乐安当地孝德的美好传统,学校将“五心”扎根于“孝心”,我们同样强调对师生“信心”的培养,让师生长善救失,提高自我认可与生活热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五心”之花在师生心中绚烂绽放。
1.花灯咏春,润泽人生
花灯文化和咏春文化都是乐安两大特色文化,我校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把花灯和咏春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花灯文化闪耀联星
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拓宽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是践行这一教育精神的有效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为使学子深刻体会乐安花灯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学校坚持进行乐安花灯校本课程研讨活动,让师生在学习和制作花灯的过程中共同传承,发扬乐安花灯本土传统文化,将乐安花灯的文化魅力传播出去。每年正月初九,师生都会把制作好的花灯在当地的民间传统活动“行灯地”中进行花灯义卖活动,筹集“花灯爱心基金”,把善款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慰问村里患病、孤寡老人。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操。
3.咏春精神根植心中
榜样教育作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途径,我们引导全体学生向一代宗师叶问学习,重温历史,学习叶问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小树立忠于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一代宗师叶问出生在狮山镇罗村联星村,学校义不容辞要把咏春拳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把咏春拳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坚持将咏春拳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激励学生向善、求真和健体。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与同学友好相处、以礼相待、相互交流与合作等行为习惯,以及对咏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为学习武术打下基础。学习咏春拳,咏春精神埋在师生的心中,不断地扎根生长。
4.多元活动,绽放光彩
①缅怀先烈,铭记忠心
中华民族上下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中国精神的最的体现。为缅怀革命英烈,弘扬英烈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清明节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祭英烈活动,为逝去的英雄献上真挚的寄语。引导孩子们缅怀先辈,教育他们牢记历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好好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感恩行动,奉献爱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今中外,感恩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我国是礼仪之邦,更是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谢师长、感谢学校、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每逢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学校都要求学生做感恩卡,让他们自己设计图案,创作祝福语,表示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学校还把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感恩行动日”,在前一天晨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感恩行动日”倡议书》,学生制定行动计划。感恩行动日当天,个人或结伴实施行动计划,活动后填写活动登记表,每周开分享会,分享行动日的做法和感受。感恩行动日,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让爱心在师生的心中播撒阳光。
③传爱凉山,关心他人
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具主导和决定意义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相对于重灌输、重说教,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践行的引导,导致学生知情行失调,体验式教育远比说理教育更能走进学生的心。
学校一直坚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学校教育教学中,以“传爱凉山,让书飘香”为主题,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孩子募捐书籍的活动,与山区学校结对手拉手,点亮学生的梦想之光。已经连续多年为贫困山区小学捐赠图书,通过捐书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也学会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
④九九重阳,弘扬孝道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德主流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孝德更奠定了我们民族文明之基,使我们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学校在每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到社区老人家中,向老人送去学校和学生的关心和节日的祝福。除了关心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少先队员们还为老人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陪他们度过愉快的节日。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学校内形成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⑤经典朗诵,树立信心
中国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百年的洗礼仍然经久不衰。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学校每学期都举行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在检阅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背诵情况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兴趣,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博大精深,更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五心”教师,立教圆梦
1.运用愿景,激励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特色学校的创建应当是一个全体教师同谋发展愿景,共建精神家园的过程。有了共同的愿景,学习研究才有方向、归宿,才能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发展。
为落实南海区“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教育品牌战略,弘扬我校“心灯教育”的办学特色,传递“以孝承心、以德亮灯”的办学理念,我校以师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作为共同愿景而努力。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沙龙,由校长带头,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等的交流活动,各部门也组织教师开展“实施民主管理、师生当家作主”的活动,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心灯”教育理念为核心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让“心善、心宽、心正、心静、心诚”成为教师的特质。
2.“五心”教师,成就自我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和特色创建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心树立了,尤其在编写特色校本教材《花灯》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对传统花灯的制作和当地的花灯文化,现代花灯的创新,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收集和筛选,工作量很大,也很辛苦,在这个团结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心宽、心静、心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加速了我校教师优秀群体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色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获得成功感,成就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人生舞台。
四、“五心”教育之价值思考
“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每个师生都有一盏心灯,清澈、晶莹、鲜活、跃动,学校以“心灯教育”为师生点亮心中的灯,促進师生的和谐和发展。老师作为“点灯”和“提灯”人,以仁爱、慈孝、智慧的名义为心灯作注, 点亮自己的心灯,以身作则,争做有“五心”教师,用高尚品德去点亮心灯,培养具有“五心”的学生,点燃学生智慧和带给学生光明,照亮学生的世界,促使教育抵达柳暗花明之境。教师点亮的心灯越多,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更加明亮、更快乐、更幸福。师生都有一盏心灯,灯灯相同,光光互映。老师之间精诚团结,无私奉献,让校园充满温暖,让学校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