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训练

2019-09-10 07:22谷丽敏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训练语文课堂

谷丽敏

摘 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多进行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是质疑训练,开启思维之门。二是联想训练,走上思维之路。三是迁移训练,习得思维之法。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加训练,得以落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训练;思维能力;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067-02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往往就把学生当成“信息接收器”、“知识储存器”,学生只会被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独立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果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不加以改进,我们喊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只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摒弃那种以机械学习为特征的简单记忆学习,要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多进行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质疑训练,开启思维之门

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说道: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不是自发的燃烧。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引发和激起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不能单纯依赖应付提问,应该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标点、特殊结尾等方面进行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

(1)抓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核心,抓住了课题,往往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如学《老人与海鸥》一課,学生就课题提出问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思维。问题是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以此为“点”,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既理清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方法。再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学生质疑:“这箭分明是设计骗取,为什么是借箭?”这是多么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2)抓重点词句质疑

一篇文章中的某些重点词句或某个段落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点。他们与全文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找到了它进行质疑推导,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出现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残疾青年撒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文中出现三次,这句话贯串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学生能对这句话进行质疑推导,就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宗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

(3)抓标点质疑

独特用法的标点符号,往往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想法,对这些标点进行质疑会发现背后蕴藏的秘密,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如《穷人》一课的第九段,一连用了四个问号、5个省略号、三个感叹号,引导学生对这些标点质疑,在探究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体现出桑娜内心的焦虑不安、纠结不已和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2.联想训练,走上思维之路

学生产生疑问,不可能马上得到真正的结论,在思维过程中必须要联想到尚未确认的结论,其同义词包括假定、推测、猜想,然后将这些推测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的下一步或可能的解释。因此,用心做出若干不同的联想,是良好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多联想、会联想呢?

(1)画面联想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过多理性的分析既浇灭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思维停滞不前。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合理的画面联想,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画面联想使用最多的是在古诗教学中,比如学《赠汪伦》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汪伦送别李白的场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甚至用文字描绘送别的场面。画面联想在平常的课文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月光曲》的第九段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应片段的《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闭着眼睛联想自己看到哪些画面。

(2)后续联想

如果说画面联想局限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那么后续联想给学生提供无限想象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学生联想是要有根有据又充满创造力的。所以在训练选材中要有精心之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教材编排上就是为训练学生的联想而选取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给学生很多次后续联想的机会,有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空白联想

有些课文,构思巧妙,除了运用语言文字直陈其意外,还安排了意思含蓄言尽意未尽的部分。教师就可以在这些空白处做文章,给学生联想训练的机会,借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迁移训练,习得思维之法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不只是要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的共同特点 ,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传授,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1)模仿迁移

加强在课堂中的模仿迁移,不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课文,还有利于学生在关注文本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让学生模仿第四自然段的格式“有的怎样的什么,怎么样”介绍西沙群岛的贝壳,这样既加深了对西沙群岛富饶的理解,又习得了课文的语言表达,相信大部分学生会在今后运用这样的格式表达。

(2)共性迁移

语文教材是由众多语文教育专家精心编制而成的,每一个单元的设计,都是语文教育专家深思熟虑的智慧结晶。每个单元都有精读与略读的编排,目的就是让教师在精读教学时教方法,让学生在略读教学时用方法。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一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教师可以在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抓重点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而在学习第二课《山雨》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通过写批注、填表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自主领悟到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就教材内的迁移,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不能丰富学生的阅历,更不能起到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更应该经常做从课本到课外的迁移训练。比如主题共性迁移:学习《盘古开天地》时节选《述异记》盘古开天辟地的内容进行理解诵读,出示《冰雪巨人伊密尔》与《盘古开天地》比较阅读说说自己喜欢国外的神话还是中国的神话。

(3)创意迁移

迁移也不能总给学生一个模式,生搬硬套,要让学生得到方法之后,不仅能灵活应用,而且能触类旁通,产生自己有创意的方法,那才是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外根据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就是成功的创意迁移。但是这过程需要老师循循善诱,潜移默化,需要学生步步深入,变通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一。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加训练,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约翰·杜威著,伍中友译.我们如何思维[M].新华出版社,2014

[3]张敏华编著.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训练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