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新课标精神的浓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构建化学与生活的桥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在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能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领域内,引起广大民众普遍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某种社会现象。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多以新闻焦点的形式呈现。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社会热点话题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能更好地引发社会民众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恰当引入社会热点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斷”、“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新课标课堂教学十分重视以能力、素养为本位的教学过程。然而,调研发现还是有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枯燥,过度依赖教材,不具备灵活性,脱离实际生活,学习形成了“识、记、背、练”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而利用社会热点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中学时期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健全,对于课本上描述的化学现象很难透彻理解。利用社会热点,通过多媒体显示社会上真实的事件来引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化学现象,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将其吸收、掌握并很快能灵活运用。此外,让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热点话题引入化学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有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将教材内容与热点问题有关的化学规律进行整合,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与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此时老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时刻关注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在网络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利用网络的大容量及方便快捷,围绕一个主题搜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化学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热点知识,使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1.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基本上掌握了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内容的60%。元素化合物知识点零碎而且杂乱,很难掌握。在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可先引入社会热点“氯气中毒事件”。2018年2月1日17时许,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某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某浴池内发生一起意外剧毒物中毒死亡事故。接报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治和调查工作。经警方调查发现孩子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致一死三伤。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度较高的盐酸(HCl),二者一同使用,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Cl2↑+H2O,快速生成氯气。而氯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在一定浓度下,人体吸入一定量的氯气可能会中毒甚至致死。因此,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一定不要一起使用。另外洗洁精+洁厕灵=清洁效果减弱,很多人喜欢洗洁精的香味,在清洗厕所的时候,会倒一点洗洁精进去,来改善厕所的气味,但是此做法也不可取。洗洁精是碱性清洁剂,洁厕灵含有盐酸,是酸性清洁剂,如果二者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变成盐和水,清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些生活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探究新知的兴趣油然而生。
2.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使学生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先引入社会热点“中国多位科学家为元素代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自2018年7月开始,通过每月评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苏州大学刘庄教授被选为Hg元素代言人,为中国青年化学家赢得了世界荣耀。然后从一张“完美的化学地图”如手,打破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枯燥模式,紧接着课堂上,教师用PPT为学生展示形形色色的元素周期表,既富于历史感的门捷列夫制作的首张元素周期表,又富有时代感的漫画人物、机器人型、实物立体的元素周期表,还富于学术型的零件模型、工程图、晶体结构元素周期表,均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一改以往反复默写的情况,有的学生可以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背诵,此外他们还动手设计制作了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鉴赏和领略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之美,理解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体会了构建元素周期表的严谨态度和学术理念,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有机物的学习。例如,在对“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中的“乙醇”开展教学时,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比较贴近,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乙醇汽油”。前些日子国家宣布将在2020年全国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按照国家标准用90%的普通汽油和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和普通汽油一样,也分为四种标号,不过在标号上加上了一个E的标志,分别为E89号、E92号、E95号和E98号,乙醇属于可以再生的资源,燃料乙醇一般是由高粱、玉米等日常食物发酵而来的。这就可以节省一些石油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符合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会积极思考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什么?乙醇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它还有什么样的重要性质?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将社会热点问题编写成化学实验探究题。结合“高中生让假虾仁显原形”的热点新闻报道,给学生出了一道实验探究题。“几位高中生在一家20元自助火锅店用餐时,觉得自选菜品中“虾仁”的颜色和味道不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自己做实验,检验虾仁是真虾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是淀粉。如果你是这几位高中生中的一员,你将如何设计实验?简述你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学生自己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他们能感同身受,学生想到了灼烧、用浓硝酸、用碘水检验等多种实验方法,可以证明虾仁的真假。化学课实践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化学并不是书面上的死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学科。教师要时刻通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将化学课堂打造成学生乐于探索,敢于质疑的自主性课堂。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备考更高效更贴近高考。为了体现化学教学的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在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与近期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化学试题。尽管这些试题一般都不会太难,但由于学生不熟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做题解时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部分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不足,而不能顺利决问题。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等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找到题设与高中知识的契合点即可解答。教师平日里要关注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时事資料,留心从网络、书刊、报纸等处收集与化学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可筛选的科技热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成果、文献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的最新成果等信息,诺贝尔化学奖,挖掘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素材,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试题情境,抓住学习化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能够高效备考。
将国家科技的重大进步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必将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I卷13题,II卷12题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顶级刊物《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的“一种对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试题反映我国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创新的发展理念,也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的巨大成就,让考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使考生在解答试题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发挥试题的育人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考化学试题上的真实体现。将诺贝尔奖引入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并开阔眼界,加深感性认识,并受到了诸多化学家科学精神的召唤。诺贝尔奖是目前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学术大奖。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会结合诺贝尔奖出题。这些试题最能传递最新科技信息,情景新颖,体现了中学化学知识与高科技的联系,颇富时代气息。社会热点永远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根据这一社会热点,在2016年北京卷和2018年天津卷高考题都有涉及青蒿素的相关化学知识的考查。通过建构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和问题的学科价值,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总之将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地引入课堂必将给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精彩叠出。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索和分析,改变了以往学生刻板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觉掌握课内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柴勇.关注近期社会热点问题预测2013高考化学命题[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3,(3):38-41
[2]王永海.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195-195
[3]肖中荣,如何将社会热点问题编写成化学习题[J].化学教学,2006,(5):53-54
作者简介:吴云,1983年1月5日出生,女,汉族,安徽宿州人,2008年7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8月在湛江市第二中学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2011年评上中教一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