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民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数学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数学学科对于发散学生思维、夯实理科学习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思维模式发生变化,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更加凸显。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为突破口,对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思维发散;培养对策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更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复杂化,如何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应该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是当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本文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出发,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提出了一些见解[1]。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兴趣激发、情景设计、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三个层面推进。
1 以兴趣激发为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重视通过直观形象的内容作為切入点,让学生不会对课堂知识失去兴趣。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操作,调动各种感官,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凭借形象思维来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另外,小学生的思维变化较为频繁,正处于心理变化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必须针对本班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注意控制要求的适度性,使学生在不断的 进步中逐渐达标,这种方式较为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才能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对于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而言,要以兴趣激发为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的激发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对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而言,其中有很多內容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实现学生兴趣的充分激发。
如在《图形的运动(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寻找一些图形运动的视频,这种教学模式更直观、更形象,自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触觉、听觉器官,增强对抽象事物的具象认知,从而加深对相关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
2 以情景设计为轴,营造更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之下,数学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更应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有效融合。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所谓的情景设计,就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数学思维培养的目标。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6”作为基数,让一组学生扮演“12”、“18”、“24”等作为倍数,再让另一组学生扮演“2”、“3”作为因数,通过这种实际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更直观的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内涵。
3 以学生主体为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应该适度地“弱化”,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真正的“导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时引导、点拨。通过树立学生主体来全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意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例,其中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比较简单的一节课程,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第一阶段,教师提出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第三阶段,小组成员代表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对不同小组的疑难问题分别解答,并进行总结评价。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得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自主学習的能力,也能够在分别点拨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差异化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基于数学在小学中高年级学习当中的重要地位,应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起高度的重视。培养数学思维,实现思维发散,要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相信在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之下,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晓鑫.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谈[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