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云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已然成为先进幼儿园的重要标志,并得到幼儿园的普遍重视,是当前幼儿园发展不可或缺的主流。因此,我们应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发展;重要性
幼兒园幼儿游戏包括户内和户外游戏,户外游戏活动是指幼儿在建筑物的室外(包括走廊)等范围所进行的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游戏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意义
(一)保障幼儿好奇心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要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身心需要得到满足,根据实际的气候、时间、空间安排合理游戏时间,对幼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自然,体验生活,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二)开发幼儿智力潜能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事物的好奇探索期,幼儿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感知,逐步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在各类构建、艺术游戏中,幼儿初步尝试物品的归类、排序,对事物有初显的判断、推理,对物品色彩的搭配、审美,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在游戏活动时的状态是活跃的、积极的、放松的,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没有强制性的目标。幼儿沐浴在大自然中,通过奔跑、跳跃、翻滚等嘻戏玩耍,可增加幼儿自身的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四)培养幼儿技能特长
幼儿通过各种户内外游戏活动,使幼儿自身对自然事物进行探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各种不同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游戏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幼儿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游戏的类型进行分类。诸如,建构类、表演类、绘画类、探究类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可见的游戏成果,会令幼儿感到愉悦和满足,并使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一类游戏可以变化再玩,(比如,过独木桥的游戏,材料不变,可以由直线变为曲线,甚至拱桥。)激发幼儿思维。
(二)游戏活动应科学、规范
幼儿园和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克服各种困难,组织符合幼儿发展和需要的各种游戏活动,并且规范游戏活动。根据游戏的特点,对幼儿园游戏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玩具材料的数量投放,应与游戏特点和场地的容量相匹配,营造宽松的游戏空间和氛围。
(三)游戏活动回归自然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幼儿原本就属于自然,游戏活动的缘起阶段更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即主张尊重天性,归于自然”。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自然的天性,因地制宜,依托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其深层价值,构建幼儿园游戏活动课程。
(四)注重户内与户外游戏的过渡
在每天在户内户外游戏活动转换时,应当注意为幼儿留出自由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地奔跑跳跃、嬉戏探索,满足幼儿自由自在活动的欲望。应在过渡环节和户外活动中恰当地组织集体游戏活动:如,“老狼老狼几点钟”、“丢手绢”、“大泡泡小泡泡”等。
(五)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幼儿园应当保证必备的资金,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营造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除了要保证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活动时间,幼儿园还应为幼儿创设安全、空间充足、结构合理、材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环境,为幼儿自由游戏提供空间和材料方面的保障。
三、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一)教师要客观地观察
教师的观察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幼儿的游戏观察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正真深入其中。教师要提高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质量。首先,保证教师对幼儿游戏有一定的观察时间,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其次,提高教师观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游戏观察的专业性。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
教师能否将正确的指导理念始终贯穿整个游戏活动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必须树立“幼儿发展为本”和“幼儿为主体”的指导理念。幼儿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运动发展特征。根据幼儿特点,创设符合幼儿本体发展的故事情节,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教师应有效提问
当我们把游戏的自由、自主权还给孩子的时候,游戏讲评的权利也应该让给幼儿,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关注,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氛围,得到新的经验与认知,形成新的游戏内容或主题。教师要多听、少说,问题要能扣住孩子们主题,每个问题都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四)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要提高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善于对游戏指导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自己组织的游戏活动指导的过程来分析自己的游戏指导方式,游戏指导策略以及游戏指导效果的过程。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的反思通常只是浮在表面的反思,没有真正深入到问题之中。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并保障幼儿好奇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把游戏活动所体现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为幼儿创造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与机会;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计划发起的活动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让幼儿在游戏和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同时,促进教师组织游戏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时的观察指导水平,分析总结能力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制定.红河州教育局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