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19-09-10 21:47蓝青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初中

蓝青

摘 要:我国推行教育改革,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初中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学需要以红色文化作为引导,将抗战时期的崇高精神灌输给中学生,促使其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加深对道德及法治教育知识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文章基于红色理念,对如何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探究,从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教师素养、教学情景以及社会活动等四个途径将红色文化理念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在一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080-02

战争年代涌现出很多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其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被传承下来,形成较为厚重的文化内涵,被称为红色文化。新课改要求中学教育需要以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在提升学生法治观念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断熏陶红色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教师则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寻找正确的教学途径,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思想和道德思想。

1.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正直青春期,所以,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发展其思想意识非常关键。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在该课堂当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需要在该课程教学之前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并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即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例如,教师在初中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第三单元需要教导学生学会人格尊严的内容,而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将红色精神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传达给学生,督促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网络事件,在发现网络中的某个新闻以后,不随意评论或者是受到他人主观意识影响,能够对事件具备自己的判断力,以谦虚谨慎的性格来应对网络事件评判,避免焦躁处世。而学生在评判网络内容的时候,也能够了解到名誉权和隐私权等需要受到尊重以及怎样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先树立道德与法治思想学习的能力目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工具,在网络当中搜寻合适的教学课件,将其制作成图片或者是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视频或者是图片的配合下了解法律知识,也掌握红色思想的内涵。学生在受到红色文化思想熏陶的情况下,其能够很理性的看待网络事件的发生,并明确网络事件的真实性,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树立价值观目标,在课上为学生讲解为人处世的规则,对易懂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2.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基础知识,也需要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当然,教师作为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者,自身的能力和文化素养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能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也和教师自身的素养有直接关系。为此,教师需要定期接受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思想素养。例如,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第一课就是宪法相关的内容,而在教材的第二课中也要掌握宪法实施的相关知识。为此,学校在为教师展开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教师了解宪法相关知识,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思想教育培训,完成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在自身思想的带动下,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不会受到侵犯。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其学习状态进行了解,掌握其思想变化情况。教师需要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参与到红色文化理念培训班当中,在接受培训以后,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并分享自身在教学当中的心得体会,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教导学生与人为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景

以往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从课本中提取需要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背诵或者是熟读,但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枯燥和乏味,且该种教学方式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上所讲述的道理,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在缺乏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情况下,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被付诸到实践当中。在教导学生时,教师应该将相应的教学情境设定出来,利用教学氛围的营造,把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其能够愿意探索知识理论背后的故事,愿意学习这样的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与学生展开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生活经历来选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及故事背景,完成具体的情景设定。红色思想中包含了很多乐于奉献、艰苦奋斗这样的精神内涵,教师将红色文化思想融入到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让学生形成奉献意识,其能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也更愿意面对艰难困苦。例如,初中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单元的第二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在教导该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从小到大涉及到的奉献的故事为学生讲解,引起学生们对于主题的关注,然后再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深刻记忆,尤其是关于自己献爱心方面的故事,表述自身对于事件的困惑,在相互分享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展现出来,学生的思想境界也能够进步。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为了打破学生的这种感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提升教学效果,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初中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三课的主要课题是青春的证明,而第2课时中的主要内容则是青春有格,所传达出的思想是要让学生们知廉耻,追求至善,在生活中寻找榜样,学会自省和自我观察。在该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践小组,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当中,有的小组成员可以帮助社区清扫告示牌,有的小组可以到社区的孤寡老人家慰问老人或者是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小组可以去敬老院,为老年人表演节目,帮助其放松身心。这些社会活动能够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也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教师在青年节或者是清明节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特殊的实践活动,其可以一起去烈士陵园,为学生讲解不同烈士背后的感人故事,也可以组织学生慰问烈士家属。

对于学生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其性格形成和思想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将红色文化的理念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当中,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宣扬来影响学生的思想,纠正学生的错误人生观,帮助学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其能够将红色时期的英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能够以红色文化精神为自身日后处于社会当中的精神。学校正确看待道德与法治课程,给予该课程足够的重视,学生能够在该课程的教学下形成良好的品格,并向着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泽然.融合核心观念,渗透文化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07): 79-80

[2]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3]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 高考,2017

[4]丁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5)

[5]苏开结.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37)

[6]殷玲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86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