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为了提高高职会计学生初级会计考试的通过率,结合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和特点,以知识碎片化模式对考试内容进行知识体系解构和重构,重新设计各知识点单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原有的考核与评价模式,提高应试能力的同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碎片化;教学模式;课程标准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碎片化的信息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新闻网站、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途径可以轻松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式信息。当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在课堂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授课老师长篇大论的讲解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侧重于结论,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级会计实务》是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职业能力核心课。随着会计证的取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是重大的。通常,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目前,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性目标有诸多不相宜问题。
首先,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必须通过全国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应试要求。初级会计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的方式,考试大纲由国务院财政部制定并发布,并由财政部建立统考的题库,考试方式为机考,随机抽题组成试卷,每个学生的考试题目都不一样,侧重于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可否认,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重新设计有助于学生应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授课教师提供详细、全面的教学指导尤为必要。
其次,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从内容上没有针对性,从方法上不具有实效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应对考试。从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题型来看,全部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即使掌握了编制会计分录,会登账、查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岗位技能,也不一定能答对考试题目,这需要一个练习、运用、转换、强化的考试适应过程。
第三,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出发,有很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很多业务知识和核算技能是比较偏冷,甚至抽象难懂的知识模块,而这些并不是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技能,出于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一部分完全可以挪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以便与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要求做到较好的衔接,不至于因为这块內容的讲授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二、知识碎片化在《初级会计实务》教学应用的优势
“碎片化”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案例、视频、微课,让学生通过这些零碎信息的学习掌握相应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吸引程度。碎片化教学在《初级会计实务》中应用的优势较为明显。
其一,学习内容由系统集中到零碎分散。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由以往的完整系统的体系结构转变成多样简洁目标明确的呈现形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发散。其中,整体知识内容被分解成众多知识点单元。一个知识点单元对应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知识点单元间存在一定逻辑联系,建立看似松散的知识点单元实则具有内在联系的各个知识和技能模块。
其二,学习目标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碎片化教学属于“兴趣导向型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结合知识点单元,设计一个个课堂习题,边讲边做,甚至设计生动的碎片化教学案例,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碎片化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高职学生在应试教学目标下,必须牢固地识记和掌握各知识点和核算技能,但是大量的碎片信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零零碎碎,容易以偏概全。因此,在应用碎片化教学时,先从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考核模式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一是重新制定《初级会计实务》的课程标准。一门课程设计是否合理,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来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课程标准。具体来说,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重大。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把系统、繁杂的知识体系化难为易,构建应试目标的“知识点矩阵”。
二是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碎片化教学模式。高职学生对老师长篇大论的讲解不感兴趣,繁重的课业负担、基础薄弱和手机干扰等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归纳整理的时间,无法自主梳理和建构知识。教师把原有的知识体系碎片化,利用小案例,小视频、小微课等方式,结合财政部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以5至10分钟为一个单元知识点的体系作为《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的制定目标;其次,对于每一次课堂教学,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效应的教学主题,引发学生对知识单元的学习,通过碎片化学习方式和知识传授方式,结合课堂40分钟教学的原则,采用10分钟教授加10分钟练习的模式,强化学生应试能力。
三是改变考核模式与评价标准。《初级会计实务》原有的考核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证”目标。因此,改变原来单一的考核形式,每1周一次主题测试,把碎片化知识单元组成一个主题,构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每2周进行阶段测试,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单元和主题的掌握情况,期末按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由此,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的同时提高应试能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华伟.“碎片化”学习的成因、影响及引导[J].教育评论,2015(12):162-163.
[2] 郭文玲.碎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6(16):32-33.
[3] 张靖,张铁军.“互联网+”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
[4] 郭亚娜、丁振国、李尚富.探究“碎片化”教学资源设计原则与建设[J].科技展望,2016,(35):161.
作者简介:汪燕芳(1978.12—),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