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刘一明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素养教师教学

【摘 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之一,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成为教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从重视地理实验和演示、制作模型和绘制地图、组织地理观测与科研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问题教学等方面,提出培育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教学策略,指出培育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聚焦地理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素养组成。其中,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在继续坚持以往地理实践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调查、实验”的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具有内在意志品质、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生存本领的人[1]4-6。

受教学条件、认识误区等因素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直是地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成为现阶段地理教师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立足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对培育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地理实验和演示,提高学生设计与探究能力

地理实验作为地理学科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可以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重视地理实验,发挥地理实验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中的作用。自然地理中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如地球运动、水循环以及热力环流等,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模拟和探究。在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提高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

【教学案例1】在讲授“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能的优缺点,笔者借助实验教具,设计了对比实验,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实验探究[2]。

① 如图1,将两辆太阳能车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调整其中一个太阳能板的朝向,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1 太陽能车对比实验

② 如图2,让太阳能车与电池车由阳光照射地区驶向阴影地区,观察两辆车的运动情况,并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图2 太阳能车与电池车对比实验

③ 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有哪些优缺点?为什么在生产生活中太阳能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与使用?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轻松地说出太阳能的优缺点,感受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师通过“为什么在生产生活中太阳能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与使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实践力。在设计、操作、修改、观察、描述和记录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二、制作模型,绘制地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同样的知识从“知道了”和“做出来”两方面来说,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是存在差异的。模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常见的地理模型有地球仪模型、等高线模型、中国地形模型、地质构造模型等。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交流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设计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恰当使用地理教具,也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进而掌握复杂的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

【教学案例2】地球运动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拦路虎”。教师即使花费大量精力讲授,不少学生还是“满头雾水”,学习效果一般。因此,笔者在讲授时,引导学生搭建地球公转演示模型(如图3所示),模拟地球运动的过程,在动手演示的过程中,再现地球运动的动态过程。笔者还让学生利用圆片卡纸(代表地球,标有经纬网)、半圆卡纸(代表夜半球)、长条箭头(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模拟一年中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

图3 地球公转演示模型

图4 昼夜长短变化探究教具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地理专题图等地图,带领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在绘图、构图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借助观测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磨炼学生意志

地理观测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气象气候、天文、水文的研究和学习中经常用到。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天文和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特长。

【教学案例3】笔者所在学校建有一个气象站,可以实时记录和展示当前的天气状况,记录的气象数据通过网络传到服务器存储。2015年国庆节前,一股弱冷空气影响我国,带来了降温和降水,弱冷锋过境影响了校运动会的正常举行。在讲授“锋面及其影响”内容时,笔者以此为背景,让学生整理出国庆节前监测到的气象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的原因。

图5 气温变化曲线图

将监测到的气象数据作为第一手教学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可以很好地说明地理源自生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来说,要做到长期不间断地观测、记录与分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正是因为兴趣和热爱,所以学生一直认真、执着地坚持着。这种意识、习惯和行为正是他们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体现,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与教育。

四、借助实践平台,在研究中获得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科素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1.借助研学活动,在旅行中提升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习体验、集体活动、汇报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融入地理学科的研学旅行既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拉近他们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距离,又能增加他们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落脚点。

【教学案例4】笔者借助学校组织学生去宁夏游学的机会,根据游学线路,提出了以下探究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

① 为什么宁夏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② 宁夏五宝中有枸杞、甘草,宁夏滩羊肉不膻,羊毛长且柔软、光润,宁夏的富硒西瓜很沙很甜,你能说说宁夏产出这些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吗?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③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了这里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那么水洞沟属于什么地貌类型?这种地貌有什么特点?

④ 沙坡头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七个荒漠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取得良好的治沙成果。实地观察该地采用了什么治理沙漠的方法?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观察沙漠地区的植被名称和特点,这些植被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⑤ 不沿边、不靠海的宁夏,靠什么成为中阿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你认为宁夏发展什么优势产业最能体现宁夏特色?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发展

课题研究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笔者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海淀区租赁自行车空间分布”“关于北京市部分交通拥堵路段的问题分析与改善建议”“不同净化设备对雾霾净化效果的对比分析”等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社会调查,设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中,学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社会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地理现象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3.开展学科讲堂,提升表达、交流能力

课前5分钟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旅游所见、熟悉领域自选课题,经过教师辅导后,学生向全班学生分享地理话题、提出地理问题。这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課堂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方式日趋多样,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也能够呈现宏观的地理事物,通过动画模拟地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的专注程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Google Ear

h、ArcGIS等软件和VR、AR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案例5】在讲授“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容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利用地图导航、网约打车、共享自行车等手机APP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地理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下是“借助地图APP路线查询功能学习GIS空间分析”的教学片段。

地图APP主要提供了时间短、少换乘、少步行三种查询方式(如图6所示),每种方式通行的路线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引导学生搜索从学校到故宫的路线,并提醒学生观察在三种查询方式下通行路线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空间分析的内涵[3]。

图6 地图查询路线方式

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视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上有很多贴近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纪录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求编辑利用。笔者在讲授“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内容时,选取了纪录片《水脉》的部分内容,又借助纪录片《大河生命之密西西比河》讲授了河流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在讲授全球遇到环境问题时,带领学生观看了纪录片Home。这些纪录片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落实了课本知识,让学生在观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比教师单纯地讲授更有效果。

六、精选素材,创设情境,开展问题教学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问题和情境作为载体[1]4-6。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新情境、新案例不断涌现,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选素材,努力创设真实的、复杂的情境,开展问题教学,将学科知识整合到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实践力素养。

【教学案例6】在讲授“农业区位”内容时,笔者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要求,写出自己最喜欢的5种水果。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喜欢丑橘,为此笔者围绕丑橘创设了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以下为分析丑橘的社会经济因素的教学片段。

材料一:丑橘生长周期长,12月底到1月上旬成熟,属于晚熟高糖杂交品种。如果配合独特的留树保鲜技术,可留树至2~3月采收而不脱落,实现错峰上市。每年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果农采用防水纸袋进行单果套袋。

材料二:从2013年起,电商销售成为后起之秀,目前全国有1000多家电商平台销售蒲江“不知火”(丑橘),蒲江本地建立的电商平台就达400多家。下表为电商平台与超市的丑橘销售价格的比较。

表1 不同销售方式下丑橘价格

销售方式淘宝拼多多微信电商超市

价格(元/斤)6.65.68.711

探究问题:

① 结合材料一,分析“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果农采用防水纸袋进行单果套袋”做法的目的。

② 结合材料二,分析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电商平台有哪些销售优势?

七、结束语

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地理实践力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有效的地理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与行动能力的培养,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京燕.论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途径(连载一)[J].地理教育,2017(4):4-6.

[2]刘一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学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8(6):27-30.

[3]刘一明.手机APP在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7(14):31-33.

猜你喜欢
素养教师教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