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虹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介入,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是遭遇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国家颁布了“课改”。作为培训机构,我们亦下到各校观课、评课,对老师进行指导。在观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问题存在:1、教学方法过于花哨。信息技术可以使用,但如果用量太大,就不科学。2、教学内容庞杂,不够精炼,依然在填鸭。3、看似在使用启发式教学,但“启而不发”。4、教书与育人依然是两张皮,没有很好的统一。但学校教育的宗旨就是在“教书育人”上。如果这两者没有和谐统一,那么“真实”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
关键词:真实教育 重要性 必要性
那么实现“真实教育”的条件有哪些呢?首先从国家层面,要保障有一个好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只有大环境好了,才可以保障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已经不需要再做更多的阐述。
其次要实现“真实教育”,对老师有哪些要求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因为,只有热爱才会产生激情。而激情才可以吸引和感染学生。习主席说:爱好与工作一致。我无法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怎么可以育好人?2、教师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如果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呢?3、在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时期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生对某学科的喜好程度常常取决于该学科老师的个人魅力上。事实证明教师的综合素质越全面,其个人魅力就越高。4、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教师若没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的能力,就很难跟上教育的步伐。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5、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被广泛用于课堂内和课堂外。它不仅让我们的传统课堂越来越出彩,更因其工具性的强大,成为我们教师的不可或缺。
最后来说一说实现“真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它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我们当前的现状是:教育的功利性极强。如果教育脱离不了“功利”二字,要实现真实教育,几乎是不可能。因为功利,从幼儿园开始就拔苗助长,一直拔到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接下来的三年高中生活,为了迎接高考,孩子们更是没日没夜,哪有时间去领悟教育的真经。义务教育下来,知识掌握了一大堆,但是一眼望去,没戴眼镜的还剩多少?心理健康的还剩多少?我们只是教了书,育人的目的达到了吗?学子们真的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就是因为大环境赋予了教育的功利性,才导致“教书”与“育人”完全隔离。只有消除这种功利性,学校环境才能健康,我们的教育才能健康。教育健康了,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美贸易之战”以毋庸置疑的姿态告诉我们:中国要真正的崛起,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要拥有自己的科技产权。而只有实现了真实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当前我们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大学教育幼儿化。这样的受教育过程必然导致孩子们早早的就厌学。厌学情绪一旦产生,天性也就遭到扼杀。16到25岁,在一个人的发展当中,是精力最旺盛最具有创造力的時期。但这一时期,我们的学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在应付高考。考上以后进入大学,能够好好学习的、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懈千里”。玩的玩,谈恋爱的谈恋爱。所以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对咱们的大学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你不失业谁失业?再加上近几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众多,无条件得到的爱太多,所以“巨婴”现象相对严重。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啃老的不少。而尤为可怕的是竟然意识不到啃老的可耻!很显然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真实的教育如果实现不了,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人;如果人格都不健全,自己都“活不好”,对社会又会有多大的作用呢?所以“教书”与“育人”必须和谐统一。这是一个“从容的过程”,来不得半点功利。如果有”功力”这个东西夹杂在里面,我们的教育就会变成“毁人”的教育,那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总之,要让教育“实实在在”的发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少年强,则国强”,而我要说:教育兴,则国兴!
参考文献:
[1]可以没有教育理想吗[J]. 张夫伟.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05期
[2]博客,让教育理想在这里生长[J]. 张志明. 山西电教 2010年03期
[3]教育理想初探[J]. 冉铁星. 教育评论 1996年02期
[4]用教育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J]. 本刊编辑部. 四川教育 2002年09期
[5]教育理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理论视角[J]. 李广. 教书育人(高教) 200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