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近平主席曾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当前,创新在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创新思维,一刻也不停止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新文创”激活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普通人的眼里,敦煌笼罩着神秘色彩,因知识素养所限,很难深入了解,往往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如何将敦煌文化与现代化生活对接,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让年轻人也能够接受,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敦煌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常规的物理保护,需要有新时代的、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这种新的文保方式就是“数字文保解决方案”。时下,腾讯正在通过数字化修复、多元化演绎、传统文化再创造等手段,持续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翻译”敦煌文化,扩大其触点,让更多人认识敦煌;利用科技+文化的手段,建立敦煌文化与现代年轻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让更多的人爱上敦煌。
今年6月,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划发起了“数字供养人”计划,从敦煌供养人的历史渊源出发,鼓励大众,通过互联网公益、游戏、音乐、动漫、文创等多元化数字创意方式,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来,成为敦煌数字供养人,将敦煌的千年文化传承至下个千年。
用户只需点点手指,便可以捐助0.9元,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成为一名“数字供养人”。这样的操作模式简单实用,将传统文化与智能手机、App结合在一起,产生独特的艺术韵味,能够让用户更贴近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想办法打通隔阂,让大众能够接受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故宫的探索尝试可堪经典。
故宫在大众印象里一直是庄重肃穆的形象,近年来,不断创新突破,设立“故宫文化创意馆”,开发萌态可掬的文创产品,开放历史情景再现功能,积极拥抱网络信息技术,通过App推送精心制作的“文化精点”,采取网络预约、订票,全面取消纸质门票等,每一步都引起大众的瞩目和追捧。故宫“潮”文化由此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故宫已研发了近万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很多时候大众在面对部分传统文化时,之所以会有一些陌生感、距离感,并不是因为它与现实离得太远,主要在于没有想办法将之拉近,以至于产生了心理隔阂。敦煌“数字供养人”、故宫“潮”文化的成功,充分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也需要现代文娱产品的帮助,借助“新文创”力量进行数字文保工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巧妙融合,激荡出别致的文化韵味,带给大众新鲜体验,如春风化雨一般,令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真心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
(作者华挺,选自“光明网”2018年9月27日)
点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存好、运用好这份财富,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就不能故步自封、泥古不化,而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结合新时代优势,本文以敦煌、故宫为例,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思维、创新技术结合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雄新牧歌
运输物资,骑乘,耕作……毫不夸张地说,高原人的生活,须臾离不开牦牛。我个人的生活,也跟牦牛密切相关。
过去,夏秋之交,是牦牛膘情最好的时候,但那時候没有储存的条件。等天气合适了,牦牛的膘也掉了不少。还有的到了换季的时候,从高山牧场下来,本来养育了一个夏天的膘情,又都贡献给了那崎岖漫长的转场之路。
必须探索出一个适合高原畜牧业发展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新模式。当雄的牦牛育肥实验,就这样应运而生。
我要去的地方叫郭庆村牦牛育肥专业合作社。郭庆村在当雄县龙庆乡。合作社坐落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翻过山就是著名的天湖纳木错。不远处109国道和青藏铁路穿过。这里目前有六个较大的牛舍,每个牛舍外面连着两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此时正是给牛饮水的时间,一辆储水车开过来,几个管理人员用水管往水槽里灌,在舍外活动的牦牛都纷纷跑过来,挤挤挨挨。
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么多牦牛,只见它们头挨头,伸出巨大的舌头饮水,牛角互相碰来碰去,不时惹得你追我赶。我看这些饮水的牦牛,眼神里还真的有点自在的神情。
合作社以这样几种方式跟村委会和牧户合作:第一,牦牛入股。在牧民自愿的基础上,公司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以草畜平衡畜载量指标内的牲畜活体入股,计算牧户家中的草场载畜量寄养牲畜。第二,草场租赁。按高于民间租赁的价格,流转试点村全部十三万亩草场。第三,牧民入园。牧民牦牛入股后,一部分牧民从事合作社牧场工作,其余牧民转产从事二、三产业。
休牧、轮牧、短期育肥、反季节育肥出栏,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原牧业。在合作社,陪我们参观的管理员次仁平措,大学毕业,当雄本地人,月收入六七千元。他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牦牛佩戴上了电子芯片,建立电子耳标系统,完成了“SC”认证。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他们总结出了更适合冬季牦牛育肥的半舍饲养殖模式。在传统放牧中,人畜争奶,不能保证犊牛吃到足够的母乳,致使犊牛生长缓慢,集中饲育后犊牛可以吃到更多母乳,有益于犊牛的生长发育。集中饲育还有利于牦牛品种改良,为高原畜牧业后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到后来的固定定居点,再到眼前改变牧业方式,逐步成为牧业工人,也许有一天,传统的散养放牧方式会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我从当雄人在牧业生产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中,看到了当雄和高原儿女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吉米平阶,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13日)
点读
生活处处需创新。牦牛,是西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的身上,也体现着创新的力量。新的科学理论,新的培育技术,大大推动了高原畜牧业的发展,给高原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它推动生活的改变,它带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