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幼儿园中,教师对孩子的情况最为了解,看似随意的闲谈可能就泄露了本该只属于孩子及其家庭的隐私,对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将孩子一日生活中逗趣的照片发布在朋友圈,其实已经在无意中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成长无小事。教师和家长要携手合力,提高意识,为幼儿的秘密织就一张“保护网”。
给孩子一个私密的空间
小班幼儿自主游戏时,总喜欢钻到桌子下面,躲到门后或者卫生间等“秘密场所”,并且乐此不疲。老师们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区域,好多孩子视而不见,反倒在上述这些区域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安全需要、独立需要、自主需要、尊重需要等。
5-6岁幼儿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有时不希望自己的“小秘密”被成人知道,希望暂时躲开成人的视线和约束,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说一些自己喜欢说的话。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误解、失败、批评、纠纷等)产生不愉快时,会在“私密区”宣泄和找到安慰,通过独白游戏、自省等得到排解。
从幼儿心理需要出发,我们创设了一个相对自由、独立、隐秘的私人空间——私密区角,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私密区角”通常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设施简单、温馨,不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我们允许幼儿在这个安静又充满安全感的小小“领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静一静、闭上眼、看看别人、与好友说说悄悄话,或者调整情绪,然后重新投入集体中。幼儿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少了老师的“凝视”,更多地展示最本真的自己。
“私密区角”为孩子提供的是“空间的隐退”,而私密空间自身安全等问题应为活动的重点,切勿因噎废食。所谓“私密”是相对于班级其他幼儿来讲的,老师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引导者,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私密区角”可以安排在相对安静的角落,远离电源、水源等危险场合,亦可以用小帐篷或者屏风将其与正常活动空间相对隔开。可以设置单独的一个小门,在私密区的墙壁四周设置小孔,以供私密区内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活动。私密区并不需要占用很大空间,可设计成能容纳1-2个小朋友的空间,有助于保证其私密性,实现特有功能。
郑文兰 江苏省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保护幼儿隐私需要家园通力合作
随着社会对儿童权益与儿童观念认识的提升,有些人或者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对儿童的隐私权进行保护。比如一些儿童医院在电子屏幕上显示儿童的姓名信息时,会将其中某个字隐去,以保护儿童个人信息。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作为幼儿最熟悉的家庭与幼儿园,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首先,要增强对幼儿隐私保护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幼儿园在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时,可以将“隐私保护”作为专门话题,向教师与家长进行普及,让其了解泄露幼儿隐私的可能后果。幼儿园也可以制定隐私保密制度,引导教师明确隐私保护的内容与做法。如幼儿的体检结果,由哪些人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才合法合规;幼儿的隐私和家庭变故,不能随便跟别人说,不随意点评,更不能随便扣帽子、贴标签;教师不得传播或泄露孩子个人信息等。另外,在环境创设中可以融入保护幼儿隐私的理念,如男女厕所分设,或设置隔栏等。
其次,要提高师德修养,把保护幼儿隐私视为责任。幼儿隐私保护问题,许多时候其實是师德问题。教师因为工作原因,对幼儿的信息掌握得较多,如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等,这都属于非常私密的信息。想要确保这些基本信息的安全,除了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明文规定外,幼儿园也必须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重要工作。
再次,要引导家长掌握防范常识,共同承担保护幼儿隐私的责任。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观看可能会发生隐私泄露或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引起家长重视,也可以通过与幼儿隐私保护相关的“家园共研”活动,使家长增强幼儿隐私保护意识,尊重并保护幼儿及他人的隐私,如不随意向个人或者网络透露孩子的个人信息。发现孩子的信息被不法使用,一定要依法追责。
同时,可以通过“家长建言”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共同反思、评价班级教师和家长在幼儿隐私保护工作中的得失,尽量减少成人的言行失误给幼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杨菊孝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培养儿童隐私意识的策略
◎帮助孩子建立身体隐私的概念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让幼儿知道自己可以为自己的身体作主,行使隐私权是自己的一项权利。如果不愿意,幼儿有权拒绝别人的拥抱(哪怕是来自爷爷奶奶的),或是其他表达爱意的身体行为。这是在帮助孩子认识身体隐私部位,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
◎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尊重
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孩子商谈,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作成人一样尊重。如果爸爸妈妈出于安全的考虑,要了解孩子的“小空间”,则应当提前向孩子说明,尽量以客人的身份参观,以建议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对空间的使用。
◎让孩子学会保守秘密
孩子要想获得周围世界的认同,融入身边的环境,就需要学习尊重别人。而对他人隐私的尊重,正是孩子对他人及外部世界尊重的表现形式。不尊重他人隐私,不仅是对他人信任的辜负,还可看作是对他人的一种挑衅,会造成他人对自己的不尊重、不信任,容易造成他人对自己的攻击,最终导致自己被孤立。
我们反复呼吁保障儿童权利,应该如何让保障不仅仅停留在嘴上?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并不能因为年龄小,就随意受到限制、剥夺或者侵害。相反,正因为婴幼儿年龄小,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作为对其负有监护职责的父母、教师,才更应该加倍尊重和呵护他们的这一权利。
70载岁月风雨,中国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后,还要美起来。这“美”,即是文明的注脚。对幼儿隐私的尊重情况,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念,甚至是文明程度。成年人一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不应该忽视快乐童年的开启,需要让孩子获得尊重感浸润下的幸福,让保障孩子的基本权益走在文明社会的最前端。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