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国的物流行业正在呈现天翻地覆的发展,相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非常短缺的现象。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入手,通过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和改革,希望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在向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中国的物流业正在呈现迅速崛起状态。但是,社会在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物流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从事物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短缺严重限制了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摇篮和发源地,学校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促进物流专业管理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实践和培养。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就是以适应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基础,来科学设计和构建高职专业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课程质量结构、职业培训计划和职业适应能力。在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模式中,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承担开发适合社会一线生产、工业建设,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高科技人力资源的责任。
(2)根据社会需求,定位和技术应用能力,制定科学的人才教育计划和培训设计方案。
(3)适宜在教学课堂中采用特色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工种的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4)建设“双技能”教师资源,是高职教育成功培养高职高专专业人才的重点。
(5)產业教育与教育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基本方向。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一)以就业为导向,发展物流专业技术和技能型课程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技术和技能类型的物流运营专业管理人才。因此,在以就业为基础的物流专业教育中,首先,学校应将物流专业技术与技能培养的关注点放在就业的行业特征上,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需求和实际工作职能,组织理论和技能课程内容,确保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当前的新形势和高科技物流需求紧密相关。其次,与物流管理企业达成共识,强调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现代性。在减少课堂时间的理论学习基础上,逐步增加实践培训课程的建设。最后,结合当前物流行业需求加强和改进与智能物流相关的实践活动研究,如此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都熟练的综合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应实行“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内的物流工作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和“社会的物流工作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两种方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所谓“校内物流工作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即可以在高职校园中构建物流后勤培训中心,比如“校园菜鸟裹裹”“校园极速物流”等物流岗位,安排学生在适宜的课堂时间里开展顶岗实习活动。“社会物流工作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则是安排学生利用生产培训与见习时期、寒假时期、暑假时期等或者利用高职生第三年的实习机会,允许学生直接前往一线城市的物流公司进行技能的专业实践。作为公司的实习员工加入企业环境,使其真正感受到中国顶尖物流公司对运营和物流工作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学生对物流专业技能标准或知识存储方面的标准改进与能力突破。
(三)提升物流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国家政策与院校特定的教师结构和学校资金来源引进兼职教师,逐步推进了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结构转变。与此同时,兼职教师的转介需要突出一些公司和机构的技术骨干转介,这些转介强调教师的应用技能,并要求其具有熟练的技术工作经验专业的工作职称地位。通过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操作技能,有效地将新的物流生产线技术和新流程整合到针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中。此外,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中,要想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必须要确保兼职教师在职业教育中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并在必要的时候建立相关促进机制,为其工作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空间,逐步形成在机构、院校和教师之间互利互惠的可持续治理结构和教育发展之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精尖”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学校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手,加强教师的“双师型”专业能力,开展实践课程技能创新,建立在高职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型中的技能教育特征。
参考文献:
[1]杨志伟.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科技风,2019(26):228.
[2]王海兰,段秀兵,石红霞,等.军事物流管理(配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21(7):65-68.
作者简介:
安莹,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