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真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学生物演示实验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将生物课堂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既能促进学生的主动认知,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演示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人意,而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的实验,弥补常规教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演示实验教学素材
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中起到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多媒体软件将声音、图象、模拟等手段与一体,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网络是一个优秀的资源,我们可以在网站上查找我们需要的素材,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根据演示实验的需求和特点加以利用,还有些网站是我们进行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该网站点,进行网上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更生动、逼真的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2.1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而生物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微观内容,如微生物、遗传物质等,学生较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如教学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时,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细胞,把细胞核取出放大,再将核内的染色体拉出放大,学生便可看到一个螺旋化的染色体。这一染色体解开螺旋变成丝状染色质,剪取其中一段放大,学生能看到它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这样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将微小的染色体放大分解,最终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中的微观世界及其各种变化。
2.2抽象问题具体化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抽象的。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礦质营养、等都是抽象的内容。传统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只能通过语言和板书进行讲解,让学生记住这些复杂生理过程进行的顺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死记硬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现代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从网上下载课件用于教学过程,使无法看见而又抽象难懂的生理过程,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则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如果应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的伸长,精子的释放,以及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细胞融合的有趣的动态过程,可收到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的奇特效果。
2.3打破时空局限化
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将学习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时,家蚕蚕吐丝做茧的过程,是受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随时出现。教师可以事先用摄像机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了,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2.3.1信息技术能远近转化。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课时,由于现在的鸟类较少,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野外等待观察,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鸟类的各种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学们边看边听,感觉身临其境,情景直观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3.2信息技术能快慢转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又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如在“血液”一节的教学中,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1课时就完成了任务。
2.3.3信息技术能动静转化。生命是运动的,生物生理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的,如细胞的分裂、血液的流动、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材中虽然图文并茂,但图是死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2.4信息技术将演示实验环保化。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使演示实验达到环保化。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
3.信息技术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去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奥秘,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素 养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连篇的生物学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便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运用信息技术,能形象、直观地创设出虚拟的现实生活情景,定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生物学科的学习,在学习第一章《认识生物》时,我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一些图片还根据教学内容的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制成了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同时还搜集到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介绍“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内容。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情境交融、精彩纷呈。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将优化演示实验、促进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
[2]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3]代义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之探究[J].科学,2014,(2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