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茂旭
怎样提高备课效率?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培养人才主要靠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靠课堂,如果我们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的成长就上了一个台阶。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备课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为上好一节公开课绞尽脑汁,要查资料,做课件,施教,改教案,再施教。可是日常课怎样准备呢?下面结合学习这本书的感想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个观点——找准关键点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一、什么是一节课的关键点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一节课上完了,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自己对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也很清楚,但还是有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可是痒点的具体位置,自己并不清楚,其实这个痒点就是这堂数学课的关键。
举个例子,上完三下“三角形的认识”,我们会感到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他们在判断用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时,所表述的理由也不得要领。由此可以下这样的结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换句话说,这节课是低效的。为什么低效?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节课的关键。
那么这节课的关键点在哪儿呢?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两根短小棒的长度和大于最长小棒时,它们就能围成三角形,这就是本节课的关键。它既是判断用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直接依据,也是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基础。学生一旦理解了这个结论,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达成。
二、怎样找准一节课的关键点呢
这其实是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备课时,我们首先要读教材、读教师用书,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重点是找准教学关键的前提。教师还要能预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会遇到的认知障碍。找到了解决这个认知障碍的方法,就找到了本节课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关键就是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关键还体现为教学重点这种预见能力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学的智慧。它需要教者不断地反思教学活动,不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也要反思别人的教学实践(指听课活动以及欣赏别人的教学实录等)。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才能逐渐增强找教学关键的能力。
“认识三角形”的关键点是我在教学不满意之后的思考中发现的。再举一例。三下“认识分数”,这节内容与三上“认识分数”的区别在于这里是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但是学生习惯看物体个数,不习惯看份数,这就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就成了本节教学内容的关键。这个关键点,我是在分析他人教学失利的情况下得到的。从以上所举两例可知,学生学习一节内容时遇到的认知障碍,就是本节内容的关键点。它更多时候表现为教学难点,但也并不全是教学难点。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多想一想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就能找到一节课的关键点。用这样的方法,我找到了三下“平移”的关键点是数格子,四下“轴对称图形”的关键点是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点位置关系。当这种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找关键点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三、找到關键点以后如何处理呢
处理得好,无疑是本节课的亮点。比如对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摆小棒,在摆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摆一根长小棒,然后再放两根较短小棒,这样学生很快就发现只要两根短小棒的长度和大于最长小棒时,它们就能围成三角形。三下“认识分数”一课,在复习旧知时,我有意识地问学生分母表示什么,学生回答,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什么?学生说表示所取的份数。我随即把这两句话写在黑板上。这是理解这节内容的支点,有了这两句话,学生在说图中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时,就表述得有根有据。
五下“认识方程”中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也是一个关键点。我说,假如把方程看作一个盒子,等式看作一个盒子,这两个盒子应该怎样放?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应该将装方程的那个盒子放在等式那个盒子里面。我又在黑板上画出韦恩图,这时学生不仅能很快填出方程和等式的位置,还能说出等式之中、方程之外的部分表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
四下“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观察图形时,我不仅要求他们看对称轴,还引导他们观察对称轴一边有一个点或图形,另一边也有一个点或同样的图形,而且这个点或图形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还能轻松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处理关键点的几种方法:操作法,比如摆小棒;形象法,比如想装方程和等式的盒子;有目的谈话法,比如认识分数中小结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引导观察法,比如观察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思考,虽然我还不能快速找准每节课的关键点,但是我已经有了找关键点的意识,初步体验到有效课堂的精彩。可以这样说,一节课的关键点找准了,并且处理得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达成,大部分学生就能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这就是一节有效课,甚至是高效课。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寻找关键点的意识,快速找准每节课的关键点,艺术地处理好关键点,我们的课堂将会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