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新理念 潜心聚力教语文

2019-09-10 15:15郝敬
成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理念高效新课程

郝敬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执教的准绳,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才能保障我们的教学走向科学高效之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颐和园》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高效;教学

1 扎实落实新课标理念,凸显主体

2011版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鲜明的课标理念,明示着我们广大教师一切教学活动和行为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准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颐和园》这一课就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这一新课标理念,彰显了“生本”思想的魅力,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新景。

首先,我们来看这堂课的教学结构:导入一复习旧知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汇报展示一畅谈收获一课后练笔。教师的设计意图很明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留足了自读、感悟、交流的时空,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传统的课堂相比,无异于发生了一次质的微革命,以前的课堂教学结构无非就是这样的环节:初读感知一精读感悟一拓展升华一布置作业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学,课堂缺少表现力和生命力、而今天这节“自主学习”的课堂却让我们的学生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言语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语文素养得以全面的培养。

再次,我们来看这课的教学形态,在这节课中,教师一改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崔峦先生提出:“我们要与课文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老师说的少,讲的少,更多的是组织引导学生去细心地读书、真切地感悟、深入地思考、智慧地表达、实际地运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将语言的学习和学生的品悟、表达、运用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我们小语人深切的呼声,更是我们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如今,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这节课上老师教了多少,教得怎样?而是要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以前我们教师的眼里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有形式,唯独没有活泼泼的学习者一学生,长期以来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说教,极大地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这样把学生思想成长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有专家戏言:课文是学生一读要落泪,老师一讲就想睡。为什么?归其原因就是:我们嘴上说尊重学生,内心却是忽略了。在这节课上,自始至终教师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思考,交给学生去交流,交给学生去合作探究。学生学得尽头十足,学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了全员调动,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

2 感受言语的智慧,品鉴语言

我们从评价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再来赏评具体的文本学习,《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比喻恰当,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范本,老师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感受言语形式,感悟语言的奥妙,课堂可谓精彩纷呈、朵朵花开。比如,学生体会长廊部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一眼望不到头”、详实的数字“700多米”“273间”来品读体会,感受到长廊“长”的特点,在体会长廊两旁鲜花常开,风景宜人的特点时,又抓住了“开”和“谢”这对反义词,进行了细细的品味。

尤为精彩的部分是组织引导学生品味昆明湖“静”的特点时抓住“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来体味:“镜子”一词让学生感受到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会更直观、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景物的美,也感受到这一表达方法的奥妙。最为精妙的是“滑”字的品味,“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体现了水面非常平静,“滑”字和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以动的画面衬托出了昆明湖的静,学生通过细致品味“滑”字的用法,体会到了昆明湖平静的美。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有关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老师在这节课上,注重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重视与具体的景物相合,赏析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悟自然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言意兼得,注重语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叶圣陶先生指出:“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学以致用。”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知道“写了什么”还要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开课伊始,教师以问题“作者依次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内的哪几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为抓手,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体会和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教学意图直指后面的小练笔,为学生学习表达、运用语言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优美意境的同时,更是引导学生通过优美生动的文本语言去探究词句内容、表达方式上的独到之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物特点又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就这样只有多接触、积累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段篇,熟记于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涌流笔下。

4 让活动点亮课堂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丰富有趣的、具有实效性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在第四届河北省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上获得特等奖和最佳风采奖的课例,都设计了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教师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進行语言的训练。特等奖课例《穷人》教师打破常规授课思维,而是让学生拍电影,经过选题,最终确定主题为“穷苦人的幸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3人一小组,一个担任导演,一位为全能演员,另一个是记录员。每个小组选取镜头,探究文本并构思表演。最后全班汇报表演,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学生通过“拍电影”这一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完成文本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

获得最具风采奖的课例:名著导读《宝葫芦的秘密》教师则设计了阅读大闯关活动:第一关,火眼金睛;第二关,一举两得;第三关,先睹为快;第四关,妙趣横生。学生每闯过一关就可以在宝葫芦里领取一份奖品,关关相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不断地攀登知识的高峰。教学在活动中徐徐展开,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颐和园》一课也可以设置“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将读、思、引领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语言,学习作者表达的技巧和智慧,实现了一课一得。

最后的小练笔环节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发现的美丽景色。教师更是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了平台,现学现用,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实现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理解和运用比翼双飞,素养和能力并驾齐驱。

猜你喜欢
新理念高效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