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枝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更应在教学时注重“咬文嚼字”,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文情境 有效朗读 练笔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识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笔者认为辨字释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基本功也会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咬文嚼字”上下足功夫。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咬文嚼字”与规范书写相结合。
写好字、写规范字是“咬文嚼字”的一部分。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语音技术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手写,人们的汉字书写技能水平也渐渐降低。笔者认为,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咬文嚼字”来提升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林”字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写单字“木”时收笔为捺,木为偏旁时左木收笔为点,如果不了解这些基本的特点,就难以把握书写的要点。再如,教学“方”“为”“区”时,更需仔细咀嚼,弄清每个字的笔顺,“方”字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为”字笔顺为点、撇、横折钩、点,“区”字笔顺为横,撇、点、竖折。只有了解并掌握正确笔顺,才能规范书写,提高书写速度,达到对美的追求。“咬文嚼字”不仅需要我们在生字教学中进行正确示范书写,更需要通过日常的练习,不断总结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汉字书写技能。
二、“咬文嚼字”与体悟情境相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要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不难看出要想做好“咬文嚼字”,就必须联系词语所在的段落,再贯穿整篇课文,在仔细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咬文嚼字”。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精妙绝伦”这个词语时,我先问学生“精妙绝伦”是什么意思,学生在相关段落找到相关句子并阐述自己对“精美绝伦”一词的理解后,我再对其进行总结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领悟了什么是“精妙绝伦”,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知晓“精妙绝伦”表示“精致美妙到没有东西能比得上”之意,但是联系上下文却可以体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这三个词间的联系,做到了融会贯通。
三、“咬文嚼字”与有效朗读结合。
对于关键字的理解,教师也习惯通过朗读来强化,而朗读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教师领读、自由读、同桌互相读、小组比赛读、班级齐声读、分角色读。课堂上书声琅琅。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其实,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往往引导得过少,对于文字的内涵挖掘得少了,导致学生对文字感悟得浅。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段话,在学生读完第一遍,他的评价是:“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比较难读,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于是学生第二次读。读完后于老师接着引导:“伯父不幸逝世了,作者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再读这句话,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比刚才更深刻了。”学生第三次读。于老师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后,继续引导学生:“他多么富有斗争精神啊!可是,他逝世了,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学生第四次读。于老师接着渲染气氛,并说道:“见不到自己的伯父,他怎么能不万分悲痛?请再读这句话,用心去体会。”学生又进行了第五次朗读。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每一次读,都是老师在引导他们如何“咬文嚼字”,一句话进行了五次朗读,而每一次朗读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学生一次比一次更有体会,因为老师引导得一次比一次深入,学生有了深切的感触,当然读得更有感情,对于文本的把握也更加透彻。“咬文嚼字”教学与有效朗读相结合,其目的最终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使学生提高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只有做到“咬文嚼字”,才能做到有效朗读,才能使学生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感的境界。
四、“咬文嚼字”与练笔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尤其要关注听、说、读、写的训练,在练笔中“咬文嚼字”。例如,我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时,首先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饱经风霜”一词感受迎客松年代之久远、感受迎客松生长过程之艰难。其实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并不难,但学生还是不了解“饱经风霜”的松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理解“饱经风霜”对于松树的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于是我教学时,先出示一幅迎客松的图片,通过观察其形让学生谈一谈“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接着再出示一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和手,让学生说一说老人经历了哪些岁月的洗礼;再请学生想象迎客松会遇到哪些考验,跟同桌讨论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最后告诉学生“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饱经风霜”一词,还能展开丰富、形象、准确的想象。这种教学方式让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语文教学必须紧扣实践,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让学生真实有效地“咬文嚼字”,就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结合在一起。而练笔是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咬文嚼字”的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的教学者、实践者,课堂阅读是教学每一篇课文的重点,而辨字、识字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咬文嚼字,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涵,真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使学生们真正地爱上语文,是每一位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