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江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信息分析、筛选、重组、归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历史材料题解析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每年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方向。本文主要就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的必考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的难点之一,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也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历史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信息分析、筛选、重组、归类和综合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而历史材料题正是这几项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此类题型的细致分析、作答,从而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以问题的理解为分析前提
问题的理解和解读,不仅是解题获取分数的必要前提,同时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现实中,学生在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最终写出的答案不能很好地契合题意,答非所问,出现漏点或者完全偏题的现象,但学生在看完参考答案之后又往往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而此类问题的出现,除了学生对材料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完全读懂题目意思就开始做答,从而出现了“乱答”的现象,不是胡乱写些材料就是强行塞入书本内容作为题目的答案。内容题目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一道历史材料题的作答成功与否首先从问题的理解开始,能否准确地理解题意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毫不夸张地说,准确地理解了题意,就等于拿到了本题的一半分数。
历史材料题的每个问题都包括四部分,即限定语、提示语、答项语以及主干语。其中限定语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史实等,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条件;提示语一般位于问题的最前面,常用的字眼包括论、评述、比较、说明等,提示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向和方式;答项语是指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一般包括历史结论、比较差异、思想主张、剖析原因等;主干语是整个问题的核心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是学生回答问题和组织答案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对于问题的整体理解也至关重要。所以应该首先从问题涉及的段落广度来分析,因为材料中问题的提问有时是针对一个段落,有时是针对两个或者多个段落。其次应从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上分析,历史材料题的问题提问类型可以分为方法型、反思型、评价型以及呈现型四种,其中方法型是依照历史材料的出处或者内容对材料的真实可信度进行相关评价;反思型要从材料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同时理出历史材料的基本发展脉络;评价型是依照所给的多个角度的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呈现型是对历史材料中所要表达的观念或者主张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述。
二、把握材料的主旨
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内容一般比较多,而考试时间相对紧张,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能选择有效的内容加以分析解读,为此,学生需要围绕材料主旨进行试题分析,以便提高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效率。同时,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就能大大避免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偏离题目要求,所写答案脱离材料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在解题时把握历史材料题的主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学生应该对材料各段之间逻辑性和层次性进行充分了解,通常情况下,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并列、互补、递进等几种,在了解各个段落之间关系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另外,在同一段材料中,也应该对其逻辑或者层次关系进行划分,在划分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具有总结性归纳性的词语,例如总之、说明等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其次,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题时可能会遇到生涩难懂的语句,有些学生会把一些精力花费在理解这些语句上,浪费了大量有效时间,影响了学生的思考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历史材料中的很多文言文并不是历史材料题的重点,不应该耗费过多时间在这一部分材料上,对于一些较难理解但是不影响答题的语句,学生应该忽视,把握核心内容即可。
最后,由于历史材料题不仅考查学生快速阅读信息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学生只有在这两方面充分做好准备,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此学生应该学会略读,也就是既快又好地阅读并掌握材料大意,所谓略读是指在阅读历史材料时,应该纵观材料的整体内容,找出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依照材料的内部分层,将其分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历史材料题解析类似与专题分析,需要找出专题的主旨进行审视和分析;观察材料主要是由几部分内容组成,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不要遗漏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例如各种限制语和提示语等,尤其是一些隐含在问题中的信息,应该及时标记出来,以备下一步深入分析使用。
三、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把握历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保证学生快速做答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找到主干材料之后,需要對关键词句加以标识,并围绕这些关键词句,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以及材料层次等进行进一步划分。在寻找历史材料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以解答材料问题为目的,不能单纯地找关键词句,因为如果抛开问题,只凭借臆断来解决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预期效果。学生应该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寻找所学内容与问题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例如在一道表述中国和希腊古代思想出现条件的历史材料中,学生应该把握材料中的“中国”“希腊”两个关键词,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阅读材料,从两大维度寻找切题的关键词。此外,标点符号是历史材料题解析中的重要工具,标点符号是材料分层的重要标志,例如省略号、分号、句号等都可能表示前后句意思的转折,省略号经常用于前后句观点并列的情况,句号一般用于表示一种观点的完结,省略号的前后大都表示不同的观点,用好这些标点符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答题中的遣词用语
在解题的最后环节,能否有效得分,准确的表述显然必不可少,没有良好的表述,会让得分大打折扣。而在实际的作答过程中,学生在这方面相当薄弱。例如在答题时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答案过于凌乱,过于口语化,而不能很好地应用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针对这些问题,高中生在平时的答题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解,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养成使用书面语和专业术语做答的习惯。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立足材料思考问题的习惯,避免抛开材料作答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段落之间联系的前提下,不断整合材料信息的习惯,将难句改为简单句,并最终形成简洁、明确有指向性的答案表述。其次,在答题时应该多使用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在平时的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形成习惯,克服陋习;最后,学生需要理解历史材料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注重理解答案之间的层次关系,由于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考察目标在于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应该熟悉掌握历史必备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五、结语
总之,历史材料题在历史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高考历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此类试题的把握。由于这类试题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的出题方式较灵活,教师应该不断通过平时的训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规律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答能力,进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整体能力。
(责任编辑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