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
在新课标深化实施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用于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应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已经逐渐突显出其应用价值。所谓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并不直接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以及事例,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观察等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与结论的教学方法。
不难发现,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其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并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毋庸置疑,这种思想与新课标的理念是比较一致的。因此,教师应对探究式教学法的理念进行一定研究,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为此,本文将会结合我实际的从教经验,通过以下几点来叙述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性,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形式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能够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法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摩擦力》这一节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讲解了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我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了教学情境。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这段视频中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了一些冬天下雪之后,行人步行以及行车过程中采取的防滑措施,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冬天下完雪之后,人们在出门的时候总会换上一双鞋底花纹比较多的鞋,而人们在积雪路面行车的时候,也会更换花纹比较深的防滑轮胎,同时,有的司机还会在车厢中放上一些比较重的物品。
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了起来,这不但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内容的热情。这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导合作学习
正如前文所述,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其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新课标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而为了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主性。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学习。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这样一来,能够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出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保障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力的分解》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
首先,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了人拉汽车、行李箱的图片,并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汽车和行李箱受到了人什么方向力的作用?这个力对汽车和行李箱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2)什么是分力与合力?分力与合力能够代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方向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解的,那么如果没有两个方向这一条件的限制,仅仅只是一个力的大小与方向,能否进行分解呢?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4)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已知力的分解可以按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那么这种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没有普遍意义呢?
(5)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斜向上方F拉力的作用,拉力F和水平方向成O角,那么应该怎样分解拉力F?
(6)把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的倾斜角为O,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这个重力会对物体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应该如何分解力G?当倾角0增大时,分力将如何变化?
(7)三角形悬挂结构中竖直拉力F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接着,我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合作讨论。
最终,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从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三、組织实验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同样是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的认知。同时,通过一些自主性的物理实验,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实验,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初步的理解,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实验。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球、细线、带标尺的铁架台、尺子等实验器材,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实验流程,学生经过讨论,进行了以下动手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小球拉动一定高度的A点处,把小球放开,在小球摆动的过程当中,记录下它摆动到另一侧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c的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用尺子在某一点处挡住细线,并记录下在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摆动到的最大高度B。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在第一次摆动的过程中,C点与A点的高度是相同的,如果用尺子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到达c点,但达到的最大高度B与A点的高度是相同的。最终,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白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相互转化,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前提下,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重力势能与动能的总和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巩固课后练习
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仅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讲解完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应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这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完成《平抛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之后,我马上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练习任务:在某部队的训练当中,战士们正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进行手榴弹的投掷训练,如果从斜坡上的A点处按某一初速度vO沿水平方向投出手榴弹,正好落在B点处的位置,经过测量,A、B间的距离为90m(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手榴弹从拉动弹弦到最后爆炸一共需要5s的时间,如果要求手榴弹在落地的同时发生爆炸,那么战士从拉动弹弦到投出手榴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手榴弹抛出的初速度是多少?(g=10m/s2)。接着,我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最终,通过这样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巩固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强化。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已经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责任编辑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