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在传媒文本中的解构及反思

2019-09-10 07:22张晓明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媒女性主义

张晓明

摘要: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的一句名言,当今时代媒介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解构和重塑着各种价值观,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途径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社会人都是传媒化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媒介也会无形地改变和强化着家庭主妇的社会角色,媒介在女性刻板形象形成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媒介批判当中有精神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及意识形态分析法,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媒介的各个方面。当然各分析法各有优缺点,而蒙德福用“自我意识”来调和享用和抵制之间的矛盾必将为女性主义的研究开拓更多的空间。

关键词:女性主义;媒介批判;传媒

一、何謂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传统女性主义主要被区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激进的女性主义。如果细分的话,那么可以被区分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有精神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

女性主义传媒批评是传媒批评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它从性别权利架构方面出发,对于普通传媒内容之中所展现出的和女性存在关联的特定内容做出深度分析,从这其中寻找女性在当前社会之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同时从中寻找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传媒内容形式。

二、女性形象与媒介文本及刻板印像的生成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魔幻的尼龙丝袜棱线”一则广告中提出来,整个商业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广告公司把人分割处理成腿部延伸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一辆车加一双圆润的袜子”被认为是幸福和成功的公式,麦克卢汉指出:男人很容易就变成了温柔和诡计的俘虏,充满魅力的广告业和娱乐业一样,性别这一概念被极大程度上地扩大了,人们将其融合到了经济活动之中,甚至将其融合到了与陛别毫无关联的工业生产之中。而在媒介广告中男性形象则多数与高科技产品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角色配置之下,女性通常是极为具有“特殊气质”的角色,媒介广告对于女性角色的认识通常为被动类型、享受型、被赏析型,其活动领域被限制在某一特定区域之中,大量活动都需要通过男性角色实现。与之相反的男性角色则是通常为具有充足男子气概、主动的、懂得承担的、具有威望的角色,他在社会中的活动范围广泛并且往往能够成功地扮演相应的角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社会的发展。

就塔奇曼的“反映假设”来看,媒介运作的核心要素就是受众群体,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更多受众关注,媒介产业必须充分展现出社会价值形态。在假设的引领之下,传媒产业将会选择与当前社会形态之中占据比重最高的价值形态做出展现,将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现象做“象征性”展现,这也就是说虽然传媒工作会为受众呈现出相应的“真实性”,但是其在背地里却也隐藏了部分“真实性”。在此进程之中,传媒产业展现出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同时将这种差异扩大数倍,与此同时还将其融合到了早就被摒弃的“男尊女卑”的现象中。这就再次确定了在其引导之下,妇女的角色仅仅能够是妻子、母亲亦或是花瓶,这也在暗中说明具有男子气概、主动的、懂得承担的、具有威望的男性角色在“支配”着柔弱的、能力较弱的女性角色。

媒介在塑造女性“自我”认识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时,他用精神分析法来分析电影对受众的影响,电影在视感和认同心理的生成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电影情景下,女性一般被表现为观看的客体,首先就摄影机而言,一般来讲摄影机的操控都存在于男性手中,所以摄影机就是一种“男性的视角”;其次就电影文本而言,随着电影的进展,女性角色可能被看做是“男性视角”的观看对象;最后就观众而言,观众在电影以及摄影机的暗示之下,会不自觉地贴合前两项内容,如此一来,女性角色无意中在观众的眼中就变成了“被看”者。在女性“被看”形式的引导之下,电影展现出了男女性别的差异以及其导致的角色不平等。

在肥皂剧中,莫德斯基认为肥皂剧可以衍生出一个有关“大家庭”的乌托邦幻景,电视机很大程度上将女性置于匮乏与制度的位置上。肥皂剧的家庭要素根本就是男女角色的另类展现,大多女性角色均是孩子的妈妈或者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此类女性角色毫无机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能力,只能在家庭之中展现自己的厨艺、家务能力。而这其中,男性角色则通常是于市场之中打拼,不断努力用以支撑家庭的角色。所以可以说肥皂剧中的男女性角色尚且处于平衡状态,但是这也在无形之中展现出了男性角色对于女性角色的隐藏帮助,最终促使女性愿意局限于家庭中。

正如《媒介即按摩》一书的作者麦克卢汉曾指出:传播媒介决定并限制了人类进行联系与活动的规模和形式。通过电影、广告、电视等手段影响和强化着男女角色的意识和理念,从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三、媒介作为文本世界的反思

在媒介作为文本批判中,常用的是内容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意识形态分析三种手段。

在女性主义传媒批评这一制度构建发展的过程中,涉猎到了大量批判传媒产业工作形式的内容,同时把这些大众传媒批判——如阿尔都塞及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等中切合需求的内容囊括到了自己建设的理论之中,这就使得传媒批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在女性角色的深度上做出合理探究。事实上,在所有的方法中,内容分析批评运用得最多,内容分析一般停滞于原有的量化基础之上,而且忽略了媒介对象因何出现、因何能够成为影响受众思想的重要组成。批评者通常会先入为主,也就是说将尚未研究出的预期作为自身的量化内容,同时根据此做出相应的分析,以求最后所获得的结论能够和自己提出的内容别无差异,如此一来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内容方面的错误认知,对于当前分析评价是否具备充足的真实性产生疑义。另一方面,内容分析评价所做出的分析内容通常不会存在于媒介文本之中,最终所开展的分析评判仅仅是一个平面化的结构内容,这样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此项分析评价就很有可能被挪为它用,使其转变成为收获经济利益的工具。内容分析评价所做出的量化、计算、分析等内容都只不过是在绘制一张男女关系的静态图画,其根本不能深度解释为什么会产生男女关系差异的媒介形态,同时也无法充分反映出其所在受众群体中造成的影响。

精神分析法的引入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但是分析其勉强“复制”却极有可能对媒介产生不良影响;其二则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联密切并且复杂;其三则是媒介产业从属于变动之中,因此对性别角色的表示也处于动态,仅仅借助于精神分析批评根本无法获得合理认识。劳拉·斯·蒙福德在《午后的爱}青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与电视剧种》认为,在大多情况下观众可以选择抵制或者享受,二者并不互斥。

猜你喜欢
传媒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军事新闻传播与军队文化建设
基于传播要素的传媒供给侧改革思考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