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娟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诊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作为护理对象,患者均采用人工看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康复指导和并发症防治等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仅有3例患者由于合并内科疾病无法行走,其余患者均能够自理生活,独自行走,无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对恢复效果满意。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给予详细、全面的围术期护理,保证髋关节最大限度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39-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行动不便、骨质疏松等情况导致骨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特别是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不仅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股骨颈骨折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高龄人群的护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重视。本文分析了高林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参考,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诊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5例进行护理分析,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86.4±0.2)岁。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疾病,同意参与治疗,可接受护理研究。
1.2围术期护理
1.2.1基础护理 高龄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大部分伴有不同器官的功能损害,因此术前需要内科、麻醉科等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等,补充营养物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1.2.2心理护理 护士要一对一探视患者,告知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治疗配合,缓解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慌等情绪,若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1.2.3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进行,护士要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等,交替进行,每天锻炼10min。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泄,正确咳痰等,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翻身和日常清洁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1.2.4术后护理 将患者平卧放在床上,间隔3h为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麻醉苏醒期要遵照医嘱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护。保持患者中立位休息,在双腿间垫充软枕,可穿“丁”字鞋避免髋关节的外旋或内收。搬动患者时要协同一致,不得损伤患者肢体。
1.2.5镇痛护理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可采用自控式镇痛泵,调节剂量使药物浓度保持最低有效镇痛状态,若止痛效果差可辅助阿片类药物止痛。减少疼痛可降低患者的应激性反应,保证患者有充分的睡眠,放松精神。除此之外,可用深呼吸、肌肉刚送、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1.2.6并发症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肺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士要做好抗感染护理,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观察引流管量和性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并进行深呼吸等,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术后将患者患肢垫高,减少压迫,在患者康复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早期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1.2.7康复锻炼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护理配合,从被动锻炼到主动参与,循序渐进。首先进行踝关节、趾关节的主动屈伸、被动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等收缩、关节屈伸等联系,随后变为主动练习。术后2d可进行床上坐位练习,避免髋关节过度弯曲坐30min即可。术后4d后可逐渐进行站立、搀扶行走、拄拐行走、独立行走等练习,确保安全,不得出现二次损伤。
2结果
经过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本次研究所选择的45例患者中,仅有3例无法行走,原因为内科疾病,其余患者均可独立行走,可自理生活,患者对本次护理研究的评价均为满意。
3讨论
高龄患者的身体状态较为虚弱,多伴有不同器官的功能损害,骨折会给患者造成应激性反应,创伤治疗加重患者的治疗压力,因此要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围术期包含术前并發症控制、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锻炼等内容,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保证了护理的全面性、细节性和规范性。术前检查和心理护理有助于医生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缓解其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术后护理可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可提升髋关节的康复效果,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加高,表明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应用。
综上,围术期护理可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效果,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护理价值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