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琴
摘 要:现代的经济是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企业想要立足社会,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并不只是一个系统,而是拥有隐性知识的关键人员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自觉主动地分享知识、交流知识,最终产生创新,应用到产品中。因此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固化到日常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文章根据《知识管理》课程的特点,对《知识管理》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和设计,指出利用理论和案例实践教学结合,可以达到 “知行合一”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学研究;课程;案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100-03
Abstract: Modern economy is knowledge economy, and moder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knowledge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need to focus on their own knowledge management if they want to be based on the society and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not just a system, but the key personnel with tacit knowled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consciously and actively share knowledge, exchange knowledge, and ultimately produce innovation, applied to products. Therefore,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long-term work and it should be solidified into the daily work.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urse, the teaching studies and designs are done ab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course,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can be achieved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case practice teaching.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teaching study; course; case practice
一、概述
随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很多企业有了专职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岗位人员。从全国及全球每年的MAKE(The 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大奖举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于知识管理越来越关注。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让企业实现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这是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给知识管理的定义[1]。知识管理致力于维护企业的知识,并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积累、整理、共享,进一步升华至挖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成长[2]。因此,作为高校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知识管理》课程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要是企业知识管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管理意义,掌握知识管理的流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享、协作、创新、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1998年,知识管理引入中国,目前《知识管理》课程在许多高校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管理》课程的理解不深、不透彻。学生知道企业重视知识管理,也学习这门课,但具体知识管理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学完课程后学生依然没有清晰的概念。笔者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知识管理》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管理》课程不重视,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课程存在一些个性化的特点:
(一)课程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讲授的课程内容很容易理解,但学生真正掌握体会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體会并深入理解。学生在听的时候一听就懂,一放就忘。案例分享和讨论过程中,不深入去挖掘内隐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管理》课程的不重视,或者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二)课程依附性弱
目前在国内开设的《知识管理》课程,大多辅以某个专业或某个主干课程,不是独立的一个专业或学科,没有形成一个以正规教育为主,远程教育和证书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辅的多元化知识管理教育[3]。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管理》课时,缺乏相关的基础课程,在学习后也没有相关的认证培训和实践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理解力。
(三)课程具有抽象性
《知识管理》课程从知识的角度出发,讲解知识在管理中收集、存储、转化、沉淀、创新及应用的过程。这些过程理论性强,学生只依赖于教师讲授的案例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在授课时先讲理论再用案例加深理解,偶尔加入讨论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但毕竟理论多,实践少,且是“纸上谈兵”,课时又少,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四)课程具有动态性和延伸性
随着企业对知识经济、大数据的重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案例,并通过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对大数据的分析,不断预测新的情况。所以课程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想保证学生学习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每年更新课件和案例。
三、《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知识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课时少,又没有实验课,所以教师讲完理论基本上只能辅以少数有针对性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同时相关的案例比较少,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应该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
(一)《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知识管理》课程的内容是对企业知识的梳理,但同时又不仅仅是管理知识,还需要对掌握知识的人,应用知识的人以及推广知识传递的平台和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根据知识管理的内容,图1列出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 人
知识管理理论上是企业对员工、团队的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管理,但知识管理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拥有知识的人管理,达到知识的传递、创新及应用。所以,企业想要拥有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就不仅需要管理员工,还需要管理客户的知识,因为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企业要想生产出客户满意的商品,还需要管理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知识,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产品质优价廉,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知识和供应商知识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2. 知识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员工和团队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传递中,吸收内部和外部知识,从而进行知识创新和应用。而其中隐性知识又由于知识难以表达性、传递者心理障碍以及接受者心智不同,所以在转化、传递过程中具有种种困难。根据二八原理,隐性知识又占到了企业知识的80%。因此,知识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对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隐显性知识转化后的知识创新。
3. 平台及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而软硬件的设施平台是知识进行交流、存储和传递的信息化支撑。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同时离不开已经深入到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势必存在信息传递的壁垒和障碍,直接影响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简而言之,平台及企业文化是为知识的转化和增值提供了一个场(Ba),保证信息畅通流动。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以人、知识和企业文化为主线,详细介绍如何激励员工、创造环境、收集内外部信息,从而让企业成为“人人创新、全民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二)《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知识管理重要内容的研究和梳理,结合《知识管理》的几个特点,可以对《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达到《知识管理》教学的“知行合一”。
1. 有重点地讲授理论知识
一般在讲授《知识管理》课程前,有些课程已经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讲授,所以在讲《知识管理》课程时,最好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和梳理,而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辅以针对性强的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做到“有序地说,有重点地说,有智慧地说”,实现“有效教学”。
2. 增加案例教学
《知识管理》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对历史案例、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要想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管理,必须要知其理,明其意。因此教师应先把课件和案例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做到有备而来。教师在授课时,尽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发言,从不同侧面和维度分析案例,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人摸象”。
3. 增加深入讨论课时
《知识管理》单纯增加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依然是被动听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充分进行隐性与显性知识的传递和分享。所以在《知识管理》课程讲授的同时,需要找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学生会在讨论中分享知识,增加知识,在激烈的争辩中把他们大脑中的隐性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4. 增加实践训练体系
知识管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管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笔者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设计一个公司,然后对自己的公司进行知识管理。公司可大可小,管理过程可以借鉴已有企业的知识管理案例。按照《知识管理》内容的主线,用PPT给大家讲解5-10分钟,讲完之后笔者当场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对自己的实践体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笔者要求,以这个设计的公司为题,根据教师点评时指出的不足,做一个大作业,对公司的知識管理详细阐述,这也是《知识管理》课程的结课报告。学生很喜欢这个实践训练,每次认真做,讲完后都会仔细听点评,最后的结课报告质量明显提升。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体验,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不仅提升学生的理解完整度,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借鉴先进的课程体系
相比于大部分高校正规授课的《知识管理》课程体系,一些国内外高校的知识管理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格局,因此,在《知识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好的思想和方法。
(一)认证体系
知识管理同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一样,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J.Dewey曾这样来比喻教育的目标“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也就是中国的“有的放矢”思想。因此,要将知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管理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管理人才,知识管理教育就应该重点朝那个方向发展。[5]因此,应该建立知识管理认证体系,通过设立“知识管理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的认证,为人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和学习。
(二)实践体系
知识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大背景之一是知识管理实践的普遍展开。全球前500强企业不同程度地推广和实施了知识管理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他组织和机构也纷纷仿效,开始评估其自身的知识管理策略,甚至国家和政府也开始考虑自身的知识管理战略,使得知识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6]实践体系是针对认证和专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们构建的,通过“知识管理实践营”,或者企业的实习体系,去体验知识管理的具体工作和思维分析,获得知识管理的各种相关技能。
(三)培训体系
通过知识管理培训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凸显知识管理的价值,从而催生社会对知识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知识管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7]因此,可以在认证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企业的专家成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进行形式多样的知识管理培训,如网络培训,集中培训或者长期培训。培训结束后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组织颁发的结业证,不仅可以推动认证体系,而且让学员具备了实施知识管理的能力。
五、结束语
《知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知识管理的人才,他们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后,能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知识,并能利用企业知识提升自己,促进组织及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分享,实现企业知识创新和应用,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知识管理》课程不仅是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也是新知识时代每一位企业人应学习的课程。而且相关的课程,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商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也应纳入知识管理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借鉴国外的先进课程体系和经验,动态性地调整课程和课件,为企业培养符合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Frappaolo C. Knowledge Management, 2nd Edition[M].John Wiley & Sons,Inc.2015.
[2]信息化管理编室.知识管理来了[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22):8-9+11-12.
[3]赵蓉英,王嵩,赵浚吟,等.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4(2):45-53.
[4]单海燕.案例教學法在知识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 2012(19):193-194.
[5]孙晓宁,储节旺.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统计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9):27-36.
[6]邱均平,文庭孝,张蕊,等.论知识管理学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3):11-16.
[7]朱永,储节旺.港澳台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 2009,29(5):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