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微课提升学生生物实验探究学习能力

2019-09-10 07:22胡斯琴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

胡斯琴

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利用生物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探究学习能力。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一般是指实验者在不了解实验对象的情况下,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科学结论,更加注重探究的過程。利用微课展示探究性实验过程,微课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提出问题、展示思路、得出结论三个环节优化微课教学,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探究并提出了利用微课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探究悬念

微课课程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从而了解学习教师在课上难以展开的一些内容。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实验探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视频中首先展示一张馒头的照片,让学生思考蒸熟的馒头为什么如此松软。接着,教师揭示答案:原来,馒头经历了发面,发面实际上就是培养繁殖酵母菌的过程。教师进一步举出生活中用酵母菌制成的食品,比如面包、饼干、酒类、酸奶及一些添加剂,并一一展示这些食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进一步对酵母菌感到亲切和好奇。接着,教师再展示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图片,表明教学将从宏观的生活情境进入微观层面上酵母菌的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酒精是酵母菌经过怎样的活动产生的?从而引出微课的主题。

二、利用猜想与假设展示思路,引发学生思考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形式之一。根据定义,猜想与假设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和知识之上,是对现象之间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尝试性解释。猜想与假设也是实验探究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想让学生学会以实验探究的态度面对问题,并对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就要在微课中展现探究思路,教会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思维。正如前文提到的,猜想与假设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具体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便要把猜想与假设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

仍然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这一实验探究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实验步骤、拍摄剪辑实验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实验探究内容:如何控制实验中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怎样鉴定细胞呼吸的产物,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生成,如何比较这两种呼吸产物的多少。在微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单向交流,而猜想与假设在此承担了链接生活现象与实验假设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猜想与假设,从而将学生引向实验思考。在这里,教师可以作出如下假设:酒精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通过大胆思考和假设,微课将探究主题具体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培养了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意识。

三、用好分析与归纳得出结论,回答探究问题

在播放完实验探究视频或步骤后,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归纳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环节,学生对猜想与假设、实验的展开所围绕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现象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整合,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微课教学中,教师经过配置酵母菌培养液、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检测酒精的产生等步骤,分别分析讲解不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并初步分析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有氧比无氧放出更多二氧化碳;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接着,教师又根据之前的猜想与假设的思考方向总结归纳初步分析的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创新探究性实验演示方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学习能力。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牛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碳源代谢分析
跟踪导练(一)(2)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酒精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