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元伟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相对于体育学科而言,运动技能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现有运动技术水平之上,所以体育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本文从体育课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体育课学情分析的两个维度,体育课学情分析的常用方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体育课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和学情分析方法。
一、体育课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体育课属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虽然它与其他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学生运动技能的获得也是建立在学生现有运动技术水平之上,也就是说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之上。所以,作为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要分析学生当下掌握了那些体育知识,掌握了那些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达到了怎样的水平,简而言之,就是分析当下学生“会”与“不会”的诊断性评估,会到怎样的程度,这些评估,能够作为教师合理运用教材,并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教材的依据,也是对每个不同个体的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
体育课程教学,是教内容,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内容时,要想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体育课教学要将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作为体育课的价值,因为,体育课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学生外部形体的运动,促进学生情感和心理诸方面的增生。2.要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多种形式及不同要素的身体练习。3要根据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4要對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条件,让他们在设置的身体练习条件下进行练习,并根据时机及时调整运动条件。5采取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等作出客观的反馈。也就是说,作为教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教材的体育课程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当下的运动水平,如果脱离学生的当下运动技术水平和知识经验,我们的体育教学就失去了合理性。
二、体育课学情分析要抓住两个维度
体育学科的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其中,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达成程度是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同,在课前,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目的是获得学生当下发展的信息,也就是说,学生现有运动水平、运动知识、兴趣和取向等等,以便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与学生运动水平相适应的可操作性教材。在分析体育学科学情时,我们可以从特定运动条件下的学生“会”与“不会”,“会”的程度“高”与“低”两个维度予以把握。比如骑自行车:甲:同学只能够扶着车把骑自行车行走直线;乙:同学不但能够扶着车把骑自行车行走直线,而且能够双手丢开自行车把骑车行走直线;丙:同学不但能够双手丢开车把骑车行走直线,而且能够手扶车把走“U”形;丁:同学不但能够手扶车把走“U”形,而且能够丢开自行车车把走“U”形;于是,在不同运动条件的限制之下,就会出现以下结果:
(1)如果我们将运动条件定为:能够骑自行车行走直线,那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会”骑自行车,从会的程度来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丁。
(2)如果我们将运动条件定为双手丢开车把骑车直线行走。那么,甲同学属于“不会”的范围,乙、丙、丁三位同学处于“会”的范围,从会的程度来分析,乙丙丁三位同学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乙<丙<丁。
(3)如果将运动条件预设为能够骑自行车走“U”形。那么,甲、乙同学处于“不会”的范围之内,丙、丁二位同学处于“会”的范围之内,从会的程度来分析,丙丁二位同学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丙<丁。
(4)如果我们将运动条件预设为能够双手丢开车把骑车行走“U”形,那么,甲、乙、丙三位同学处于“不会”的范围,只有丁同学处于“会”的范围之内。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会与不会是在不同条件的限制之下而言的。所以,我们在分析体育课学情时要预设一定的运动条件,在预设的运动条件之下实测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说评判学生“会”与“不会”,会与不会的程度如何。通过两个维度下的学情分析,我们就可以按照教材内容设计出不同要素,多种形式的身体练习,实行“会”与“不会”的分层教学,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条件和评价标准,从而进行面向全体和有的放矢的体育教学。
三、体育课学情分析的常用方法——测试法
从上论述可知,体育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够适宜学生运动水平的可操作性教材的基础,也是对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条件和评价标准,从而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那么采用那些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学生的这些信息呢?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测试法,通过测试法了解学生现有运动水平。测试法就是教师选取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身体练习,然后让学生尝试,通过尝试获得不同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比如我们以排球发球为例。当我们教师将课程内容定为:将排球打到对方的区域时,我们就可以将排球发球的外延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抛球、击球和步法,击球的外延我们又可以分为正面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上手发飘球、勾手发飘球、勾手大力发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每种发球,从而对学生现有运动技术和水平有针对性的了解。通过这种实际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在相关外延方面已经掌握或者没有掌握,比如通过实测,有些学生基本会“上手发球”的手上动作,但步法不正确,有些学生动作正确,但发球的水平不高等等。我们只要掌握了学生这些水平和程度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我们掌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简而言之就掌握了学情,进而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外延或者调整运动课题、运动条件、技术动作的方式选择具体的身体练习方法和内容。
体育课是以运动素材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生通过操纵自己身体参与其中获得身体锻炼的,所以运动素材的选取和运动条件的预设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要介于学生“会”与“不会”之间,如果所选取的身体练习内容脱离了学生最近发展区,那么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所以体育课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获得预期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