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翔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育人价值,并适时进行延伸和拓宽,促使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路径有:举办多种活动,深化道德情感;拓展教材内容,弘扬传统美德;组织社会实践,提升道德行为。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道德情感传统美德道德行为
《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因此,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育人价值,并适时进行延伸和拓宽,促使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举办多种活动,深化道德情感
教材中选取的传统文化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但很多情况下,学生都只能了解节日文化的表层信息,无法洞察其内在的深刻含义。举办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能够深化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在教师的带领下手工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爱同伴的情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教学中,我设计了“谈月饼”“品月饼”“做月饼”“画月饼”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动眼中感受中秋节的习俗与文化。在这些活动中,我先后展示与中秋节相关的各地风俗习惯、民间故事、音乐、诗文等,让学生将其与自己感受到的亲情、友情融为一体,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知道中秋节是寄托了中国人浓厚情感的节日。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咏月思亲”的古诗词飞花令活动,举行以“天人共圆,情溢中秋”为主题的诗朗诵比赛,再次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课后,我还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敬月食物,举办赏月小型聚会,并选取部分家庭参与学校举行的“中秋诵诗会”,重温中秋文化。学生在看得見、听得懂、摸得着、做得来的情境中感悟,在观赏、故事、游戏、诵读、探究活动中得到了道德情感的深化。
二、拓展教材内容,弘扬传统美德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并能做适当拓展,让学生在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的同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传统美德。
仍以《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为例,当学生对中秋节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时,我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引入关于重阳节的内容,意在让学生借助之前了解中秋节的途径,自主收集图文、音像等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重阳节的内涵和习俗,初步形成敬老爱老的意识。之后,我又启发学生:“重阳节快到了,我们应该怎样尊老爱老呢?”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以任务为引领,各小组分头制订主题为“九九重阳,情浓夕阳”的敬老活动计划,并在课后按照计划行动:回家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力所能及的事;听爷爷、奶奶讲故事,言人生,说道理;邀请家庭长者、学校退休老教师和社会退休老人来学校,和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共度重阳;到敬老院,给老人们捶捶背、梳梳头、搞卫生、送礼物、演节目……不用过多说教,学生自然明白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组织社会实践,提升道德行为
围绕传统节日文化的特色与主题,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充分的实践体验,是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捷径。
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色彩纷呈的传统节日》一课,在学生了解元旦、春节等节日来历和习俗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以“九州欢度,普天同庆”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带学生走进社区,观看社区艺人举办的有关元旦的活动,鼓励学生画一画与元旦相关的画。寒假里,让学生参与一项与春节相关的社区活动,写一副春联,画一张年画,拍摄自己过春节的照片、视频,绘制关于春节的小报,开学进行评优。元宵节那天,我们用班级制作的展板展示了学生春节期间的收获,并组织他们自己设计灯笼、灯谜,自己剪纸……校园里,随处可见挂有灯谜的灯笼和喜气洋洋猜灯谜的学生。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的内在意蕴,由衷生发了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装点节日,将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社会实践,彰显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用传统的、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让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寓意和内涵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值得我们做更深层次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