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不幸坠毁,机上150多个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国人。事故发生后,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宣布,停飞这个型号的波音客机。每当发生此类空难的时候,国内总会涌出一阵感慨——什么时候中国能有自己的大型客机,不用再乘坐购买回来的飞机呢?
毕竟,完全具有自主产权的飞机,能在技术上把故障率降到最低。而且,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它就是我同的C919客机。C919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义,C是China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长长久久,而后面的“19”,代表的是最大载客量——190个座位。
欧阳亮、周森浩的这本《大国之翼》,就为我们揭开了客机C919的神秘面纱。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项科研领域大展身手,奋起直追。但在航空市场,却被外国人掐住了脖子,但是没法子,中国这项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忍着对方的霸道。但中国人一直没有放弃,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7年,整整花了九年的时间,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客机——C919,终于成功了。C919的设计、制造、试飞,都是中国人自己探索的!
因为飞行里程不同,飞行线被分为干线和支线两种。干线长,支线短。比如从美国纽约到中国北京,要飞跃整个太平洋,航程超过6000公里,这就是干线。而C919,是一架“干线窄体”客机。有了它,中国就不用完全依赖别人家的飞机了,咱们可以自己飞,也可以卖给别人,赚其他国家的钱。
可制造这架飞机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说起C919设计过程中的辛苦,副总设计师陈迎春深有感受。他说:“当时来自全国航空工业系统的专家有500多名,一开始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
当时,几百号人只能挤在宾馆里一起搞设计,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环境特别不好。但他们不在乎这些,只憋着一股劲,想着赶快把总体方案拿出来。靠着这样的信心和热爱,靠着这股子劲,这支联合工程团队,硬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完成了C919大型客机的总体设计方案。
都说万事开头难,C919大飞机的制造却是天天难。每一天,设计团队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
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干线窄体飞机已经开始流行了,各国需求特别大。C919的设计者看到这个机遇,毅然决然挑战难题。要做,就要做有发展前景的干线窄体飞机,而且要做到国际领先的位置。制造过程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在气动布局方面了。C919采用了最新一代超临界机翼,减小风的阻力,而且减少了2块风挡玻璃,只有4块。这样机长的视野变大了不少,很炫酷也很安全。这项设计一出,就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效仿,现在已经成为了飞行界的一种潮流。
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机场,C919完美完成了首次飞行。但是什么时候可以投入运营,他们却不急了,因为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试验,万无一失!大家别看天空很美,其实,天上的气象变化要比地面剧烈不少。你觉得在下小雨,天上说不定是狂风暴雨,你在地上感觉到了小米粒大小的雪,在天上,可能是拳头大的冰雹。这些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制造飞机,怎么能不考虑到呢!
周荣贵说:“只有经受住种种极端条件的考验,我们才能说飞机是安全的,才能放心地交付给航空公司。”2018年2月26日,C919的订单量达到了815架,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它是有形的飞机之翼,也是无形的大国之翼。
书名:《大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研制团队采访报告》,作者:陈伟宁/欧阳亮/周森浩,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好书项目组推荐。(源自仁仁阅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