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源 吴文杰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要求、实践观念、实践方法和实践路线。为民族谋复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主线和历史使命。为世界谋大同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价值和世界责任。改革开放40年,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立场始终辩证统一,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持高度一致。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立场;中国共产党
实践立场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导向,本质规定实践主体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理论立场的直接体现和逻辑转化,既体现为动态的实践活动,又体现为静态的实践目标,还体现为以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实现实践突破和趋向目标。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内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统一,具有鲜明的实践立场、原则和方向。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责任和大国担当,这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鲜明的实践立场和实践追求。2018年,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中共十九大和刚刚结束的中国全国两会,改革、开放、创新都是关键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的改革开放始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世界大同,始终通过改革、开放、创新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因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立场。
一、始终遵循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立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为实践动力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关键要付诸于实践,而推进改革开放实践关键要弄清楚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关键问题,这个关键问题在实践中直接体现为维护、保障和实现“谁”的根本利益的现实问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关键要在实践中通过实际工作举措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改革开放的一个根本又现实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一个根本又具体的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立场。
第一,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要求。改革开放最基本的动因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改革开放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实践要求。历经十年“文革”的重大挫折,人民物质生活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陷入不同程度的生活困境,怎样带领人民改变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创造美好生活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摁下十八课红手印,推行“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序幕,这充分显示人民亟需通过改革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实践诉求。面对人民改革的愿望、意志和决心,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和下定决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为人民找到生活出路,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中国人民即将全体脱贫,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进而提出创造美好生活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诉求,这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集中体现。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更多要求、更高要求,这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不断深化推进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键要做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要求和需要。因而,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之道首先体现为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契合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这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为了谁”的实践立场。
第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创新力量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观念。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改革开放的实践立场,不仅体现为“为了谁”——为了人民,又体现为“依靠谁”——依靠人民。实践主体的立场、信念、追求、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直接规定和体现改革开放的实践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力量,更加注重和保障亿万人民改革开放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改革开放的首创精神。习近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以农民为主的小岗村改革开启中国农村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起源,以人民为主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成为中国改革的典范、创举,这都集中体现人民敢闯敢干敢创新的改革首创精神、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因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创新力量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实践观。
第三,反映人民实践诉求、满足人民理论需求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方法。人民是改革力量之源,不断增强和释放人民的改革力量、总结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聚人民的集体智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从实践与理论两个维度协调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实践方法。实践维度而言,针对国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人民利益及其影响到人民利益获得和维护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总是立足于实践发展状况,不断以实践经验向中国共产党指明政策调整的要求、目标和方向,要求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创新的工作举措契合和满足人民的实践诉求。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的改革开放,符合人民的利益诉求和利益期待,统一人民的实践行动,则必然极大调动人民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发展力,人民因改革实践成就不断增强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而形成以改革推动实践发展的行动自觉,改革动力必然更为持久,中国共产党的改革领导核心力必然更加强大。因而,改革开放因契合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人民坚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奋斗前进的信念不断形成和巩固。理论维度而言,人民参与改革开放实践,为改革开放筹谋划策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以人民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理论则必然会不断增强人民改革开放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人民有信仰,关键是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立场始终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不仅满足人民的理论诉求,又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人民的信仰力量之源是人民始终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武装,人民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成果解决实践问题,从根本上不断提高人民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和制定正确的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思维能力。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回应和满足人民对改革开放的实践诉求和理论需求,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民、指导人民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模式与方法。
第四,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和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逻辑是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到人民群众实践中检验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价值性和革命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决策与实践成败的判断标准。人民开启改革和全过程参与改革不仅说明人民对中国改革的创造性历史贡献,更说明改革来源于人民群众实践,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景。邓小平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的。”坚持改革开放的群众路线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的改革主体地位,始终强调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改革开放思维观,始终坚持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改革开放价值观。
二、始终遵循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立场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承接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改革开放的出场逻辑,探索新时期民族复兴道路是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是不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完成新时期民族复兴的根本任务。因而,为民族谋复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和始终为之奋斗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一,为民族谋复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历史发展的主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采取实际行动和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心。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脱离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更是从未断裂,只是出现一些挫折。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实践过程既构成新时期民族复兴的历史活动,又推动新时期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第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遵循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又增强综合国力,构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和谐改革生态。习近平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更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关键抉择,既是被民族复兴历史证明,又被党和人民達成高度共识,这内在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遵循的实践动力,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始终遵循的实践路径。伟大创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要弘扬和践行以改革创新为本质内涵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必然要解放思想,挣脱束缚,扫除一切阻碍社会主义生产力进步发展的障碍。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的根本意义是批判性吸收世界其他国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战略视野和丰富实践路径。对外开放既是民族复兴的外部条件,更是民族复兴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而,对内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生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径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始终遵循的实践道路。改革开放既是战略抉择和实践活动,又是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结晶,内在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对外开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规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立场、性质、目标和方向。
三、始终遵循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立场
我国改革开放既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又不能违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我国改革开放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始终以世界历史视野和人类根本利益审视和反思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加强我国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无论是从实践理念和实践追求方面,还是从实践效果方面审视,我国改革开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和贡献了中国方案。因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
第一,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追求。为人类作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守的价值信念。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然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实践条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实践道路。毛泽东指出:“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指出:“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按照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重要论述,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是中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根本前提和实践基础。同时,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必将对人类作出比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指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实践要求,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和实践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行动切实为世界谋大同。
第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理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是世界发展潮流和大势所趋。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是和平的、共享的改革开放,始终是共赢双赢的改革开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开放崛起的中国始终代表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崛起。走向复兴和日益强大的中国始终不称霸,始终不牺牲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发展利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如既往的承诺。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改革开放既为中国自身谋取发展机遇和实现跨越发展,更为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创造发展机遇和带来发展红利。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既意味着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又意味着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实践逻辑,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实践理念贯穿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始终。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因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实践理念,始终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坚守和践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以中国理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推动构建科学的世界大同观。
第三,实现世界发展战略对接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抉择。为人类作出贡献,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靠发展,发展是为世界谋大同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深刻理解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关键之举,更深刻认识到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关键要解决南北问题,要将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高度来认识。正如邓小平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到20世纪末,我们“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欧亚经济联盟、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欧洲投资计划、“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世界各地区、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只有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互惠性对接和交融,为世界谋大同才能真正走出实际意义的一步,只有在世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中产生互利互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和发展,才能增强世界各国和人民对世界大同的决心和信念。習近平指出:“中国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目的也是谋求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共同发展势头,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改革开放实质又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战略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互补、融合和对接的逻辑过程,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用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条件和创造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条件实践统一的逻辑过程。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的辩证统一逻辑,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推动世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和自觉构建的战略抉择。
第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谋大同的最高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首先体现为倡议和建设命运与共、利益相生、战略相联、责任共担、和谐安宁、繁荣发展的美好世界。习近平指出:“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建设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始终遵循的价值导向和战略目标。其次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融合。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五方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再次体现为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理念、价值观念和战略抉择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为世界谋大同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与实践必将增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四、结语
实践立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导向、目标和方法论原则,集中体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起点、实践要求和实践归宿。为人民谋幸福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最直接、最现实的实践诉求,直接回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归宿。为民族谋复兴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回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加快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转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主线和战略导向。为世界谋大同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责任观,负责任回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这个关系到人类根本利益的重大现实问题。自觉将为世界谋大同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世界责任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核心价值观要义,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在改革开放40年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有机统一,共同构成改革开放鲜明的实践立场。习近平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为人民谋幸福彰显改革开放的人民立场,为民族谋复兴彰显改革开放的民族立场,为世界谋大同彰显改革开放的人类立场。因而,人民立场、民族立场、人类立场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价值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实践立场。
[1]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8.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8]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8-01-0(1).
[9]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會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2018-04-10.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6-157.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Chu Zhuyuan Wu Wenjie
(Marxism School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2)
To seek happiness for people, to seek rejuvenation for the nation, and to seek common ground for the world is the practice position that CCP has always followed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seek happiness for people i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practical concepts, practical methods, and practical lines that CCP has always followed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seek rejuvenation for the nation is the main line of practice and historic mission that CCP has always followed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seek common ground for the world is practical value and world responsibility that CCP has always followed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seek happiness for people, to seek rejuvenation for the nation, and to seek common ground for the world has always been dialectically unified, i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CCP’s Marxist position.
socialism; reform and opening; practical position ; 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