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优势的最大化发挥。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高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高中历史;应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普遍使用,大多教师也掌握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但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实效。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实际,试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够
1.多媒体技术普及程度不高
就目前情况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不均衡的:由于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状况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是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点。
2.对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程度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好,在课件制作等方面不够得心应手;(2)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3)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化,这些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教学观念仍是传统的,发挥不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反而降低了教学成效。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不精
制作多媒体课件是需要一定技术支撑的,部分教师在制作历史课件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效果不理想的课件主要包括制作简单、不经归纳综合的粗糙型课件,不加选择整理的庞杂型课件以及一味追求最新“高科技”的失控型课件等几种类型。这导致课件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十分有限。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失当
1.教师领导地位的丧失
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地位表现在“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教学条件,激发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①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后,有的教师让计算机从头演到尾,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忽视甚至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如在讲授选修课《明治维新》时,视频和图片轮番呈现,虽然直观形象,再现了历史,但是教师却从课堂的引领者变成机器的操作者,对于教材内容剖析不够,讲解不透。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佳,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在计算机的咔嚓声中丢失了。
2.忽视师生交流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有一种过多关心学习情境而忽视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倾向”,这就忽视了教育心理学中三个焦点区域②的“相互重迭和相互关联”③。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需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引导,可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传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被声光电湮没了。
3.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方式有其优点: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板书,学生可以边听边想边记笔记。但为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些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味跟风使用,却忽视了传统教学的长处。传统手段可以快速解决的问题,非要牵强使用多媒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结果破坏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思维过程和历史知识的板书写入课件,其实学生对其印象并不深,甚至都来不及记笔记。
二、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支点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运用自如,成为新时代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认真做好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顶层设计
1.学情决定课堂,抓好教学设计有效性,不要逢课就用多媒体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首先要聚焦教学设计,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趣味、提高课堂效率,如有更有效的方式可另择他法。教学设计有效性来源于教师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为了迎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潮流,把人为式“填鸭”变成机器式“填鸭”,这样不但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把学生搞得疲惫,把自己搞得狼狈。
2.多媒体教学要重实用、看实效,按步骤落实教学设计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第四个步骤才是设计教学策略,即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而之前需要我们做到“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学生的起点状态”,“设计教学内容”④。只有遵循这些步骤做好设计,教学才不再是知识为中心,而是任务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严格把控恰适度,重视多媒体技术使用中的心理学问题
1.学生课前要做好充分预习
“学习者能否从呈现的学习媒体中学到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对呈现媒体的特性及呈现材料的准备状态。”⑤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知识储藏(如不熟悉的历史词汇、专业术语);二是要提前为学生提供有关所使用的教学媒体的必要的知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媒体呈现材料的独特方式”,以便于在课上“学习时抓住重点、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观察”⑥。
2.教师课上要适时调整教学呈现方式
多媒体强大的视听效果呈现出的刺激异常激烈,学生在产生反应时,经常“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但却是次要的、无关的刺激所干扰”,而且时间长了会神经疲劳。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和课堂实际适时、适度、适当调整,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引控。如看完一段较长视频、可能引起学生疲劳时,通过提问、阅读等方法,对学生注意力进行调控,“或采用别的办法活跃、轻松一下课堂氛围”⑦。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师的身份,需要我们做跨界的學习者和学者,需要把历史学科同教育科学、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结合的方法、技巧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深入挖掘。我们拒绝纸上谈兵的教条和夸夸其谈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才能不负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97页。
[2]即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3][美]林格伦(H.O.Lingren)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版,第23页。
[4]皮连生:《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教育研究》,1992年第6期。
[5]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7页。
作者简介:李亮,1985年12月,男,汉族,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