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书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可以发现全民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全民健康逐渐开始提倡全民运动、大众体育等概念,社会各界对于大众体育的重视也越发加强。舞狮是民间体育运动的一种,在遥远的历史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将传统的民间舞狮与现代的大众体育相结合,能够为社会体育实现新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舞狮对大众体育的意义加以分析。
关键词:舞狮;大众体育;意义
引言:舞狮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上一般有喜庆节日的时候都会有舞狮节目的存在,是喜庆活动的必备节目。舞狮中蕴含着多种文化和艺术技巧,涵盖着体操、武术等各种项目的文化和技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舞狮中的艺术越发精进,花样繁多,种类丰富。随着人们思维的变化和进步,舞狮这项民间体育艺术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将其应用于大众体育中,能够兴起全面健身的风潮。因此舞狮对大众体育的意义研究很有必要。
一、舞狮与武术、体操等运动的关系
首先,民间传统武术主要是由格斗、擒拿等为主要形式,这其中包括多种竞技项目。武术讲究的是内外兼修,既要注重内在美的激发,同时也要注重外在形象美的展示,而武术的内在美和形象美都重视的内涵恰恰给舞狮做了很好的借鉴。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开始把舞狮和武术相融合,在很多舞狮的动作中都能看见武术动作的存在。到了明清时期,武术和舞狮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我国传统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体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后来流传到我国。据记载,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体操的存在,并且一直流传发展至今。最开始体操呈现的方式是简单的技巧类练习,随后逐渐演变成双人动作和集体动作等。通过舞狮的动作可以发现,其中很多动作和技巧都是自体操演变和传承下来的,比如翻腾、跳跃、平衡、双人技巧等。可见体操给舞狮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丰富了舞狮的内容,给舞狮这项艺术增添了更多的观赏性。
二、舞狮对大众体育的意义
(一)舞狮是大众体育项目,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可以发现舞狮与大众体育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者对方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要所有人民都能参与进来的一种体育运动,要尽量满足所有人民的运动需求。而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一个地方的人民都有其独立的个性和风俗习惯,想要进行大众体育的开展并不是非常容易。舞狮却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广阔的人民喜爱和接受,一直流传至今并且不断的传承的创新,可见舞狮在人们心中是一项伟大的运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竞技体育逐渐被淡化,而大众体育被人们接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舞狮作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一种,自然成为了大众体育项目。并且舞狮具备很多优点,其不受时间、场地、区域的限制,花样丰富,内容多变,这些都很符合当今大众的兴趣点。而且舞狮是以健身为最终目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观赏性,这些都很符合大众体育开展的初衷,因此被大众广为喜爱和流传。与此同时,舞狮中一般会包括武术、体操等动作内容,既有技巧性又有趣味性,很多人们对舞狮很感兴趣,从而愿意去学习和尝试。这就逐渐将舞狮艺术发扬光大,将大众体育顺利开展。
(二)大众体育的发展为舞狮文化提供了条件
之所以說舞狮和大众体育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在稳步上升。正是因为国家力量的强大,给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大众体育才逐渐深入人民的内心和生活。人们在生活有所保障后,更愿意去追求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大众体育也越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愿意接受更加多样化的动作内容。大众体育的发展给舞狮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条件。舞狮作为一项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和运动形式,其被纳入大众体育中得到了国家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从而为舞狮文化的传承创设了有利条件和契机。例如:当前很多学校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舞狮队,并且请来了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愿意去培养一些舞狮文化的人才,促使其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通过舞狮对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狮文化是经过上千年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在当今社会中仍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众体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关系着全民健康的重要责任。因此将舞狮与大众体育相融合,并且正确认识到舞狮对大众体育的发展意义,能够有效推动舞狮和大众体育的双重进步,促使大众既能够感受到舞狮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在大众体育的参与中强身健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常生良,胡建忠. 论舞狮对大众体育的意义[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4):125-126.
[2]周勇,卫巍. 从舞龙舞狮谈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大众体育的融合[J]. 四川体育科学,2012(0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