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玲
摘要:为了找到一种较高效的教学模式,我校十多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学本位”为思想的教学模式——“356”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了课前有步骤的自主预习,课上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知道赏析文本抓文中有感受的词、句、段来说等。课堂教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大家都按既定的现成模式教学时,我却总感觉其中还有不妥之处。
关键词:教学 教学模式 高效
一、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1.每学一篇讲读课文,要有一节预习课,一节问题生成课,一节问题解决课,当然我们往往还需要一节课来处理学生的练习,这样算下来,我们学完一篇讲读课文需要4个课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说,而老师做的就是学会闭嘴,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多年的课改,我们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课上侃侃汇报,娓娓补充,不管重点句还是非重点句,学生都得说一说。一节课四十分钟根本谈不完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每学一篇课文,只是问题解决课我们差不多就要上两个课时。这样,不少重点课文要学完大概需要五个课时。就算把预习放到了课前,一篇讲读课文学完也需要四个课时。我们一学期学完一本语文教材,时间很紧张。
2.问题解决课上,学生围绕问题侃侃而谈对课文的理解,大部分孩子说的都是工具书上的分析。
3.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都按一个模式上,学生没了新鲜感,上课很容易跑神。
4.长期的训练,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看似也起来了,阅读课上学生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但是期末试卷上学生失分最多的仍是阅读理解,作文也一如既往地缺乏具体内容,更不要说文采。阅读课上学了那么多表达方法、写作方法,作文课上不少学生依旧是抓耳挠腮。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一学期好几个月学一册课文时间很紧;学完之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仍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仍写不对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二、突破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学,我们不能满足于既定的成果与流程,必须照着不足之处再改。当然,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改的方法。我这样来尝试:
1.进入六年级,我不再成节课的让学生互相检查字词——六年级语文教学,字词已不能作为重点,不再面面俱到地让学生分析课文,转而有重点的检查字词,课文只抓重点段。作家肖复兴在谈到阅读教学时强调“挂一漏万”,我就把学生学习课文的面面俱到转向让他们只围绕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想赘述,必须立即打断,引导。略读课文简单处理。
2.我领学生有重点地学习课文,节省出时间开展起大量诵读积累活动。语文课堂前五分钟,我领学生成语接龙,或者背诵积累名言警句。上午大课间时间,学校规定轮不到做操的班级十分钟时间上厕所,另外二十分钟背诗词,我利用大课间的二十分钟以及每周两个午诵时间领学生按季节背诵诗词,遇上节日或节气就积累相关节日或节气的诗。抓重点学课文后节省下的语文课时,我引领学生读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和诗词。
3.我教语文兼传统文化课。传统文化课我从不上成语文课,而是把传统文化课开足,领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读背积累传统文化,讲故事,了解文化名家名人、名景名境,使之成为语文课程中很好的人文内容补充。
4.領学生背诵诗词、经典文章的时候,我用从陈琴老师那里学来的歌诀乐读法打着节拍进行。用歌诀乐读法背诵,学生不出去做操也锻炼了手脚,还让手脚腾不出时间打闹。遇上曾有配乐歌唱的诗词,我和学生学习唱着积累,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播放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的歌曲,我们也偶尔试着用陈琴老师的吟诵来唱几首,高兴了我们就自己创调子唱,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们也创调子唱得悲凉又悲壮。节假日,我布置作业则经常带上几条接近生活的骈偶成语或俗语让大家积累。
5.和学生玩成语接龙时,每玩一条龙,我会引领学生从中选出几条熟悉的成语练习说一段话;引导背诵积累《论语》或含有名句的诗词时,我会随时举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名句或诗句来说话,或进行评论,或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或处理学生间的问题时,遇到能体现《老子》思想的地方,我及时补上一句,这正如《老子》第X章所说的“……”。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读背积累与渗透,学生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作文常常让我在批阅时忍不住大声读出来,惹得其他的老师羡慕不已,还拿我们的作文到她们班里去读给学生听。
学生毕业前夕,当别的班还在一遍遍复习课本知识、大量做练兵题时,我和学生仍在课堂上接龙接得不亦乐乎,节拍打得哐哐响。毕业考试的前一天,我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满汉全席似的成语、《论语》、诗词、古文接龙。结果我那成绩一直处于年级十个班后三名的班一跃成为年级第二,比第一名相差不到0.1分,远远超过了当初高出我们平均分9分的班。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抓住学生记忆最好的年龄,多读书,多背诵,多积累,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用合乎他们的方式学习,学生对学习比以往感兴趣了,主动了,日记有内容可写了,作文有文采了。
学生毕业走了,我似乎明白了,领学生学习,若被固定的模式限制住,那就死定了。
今年新学期一开始,以前和我同办公室的老师的课堂上也传出了打着节拍读背各种各样内容的读书声。
四,总结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没有哪个模式十全十美。作为教师,我们永远走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