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心灵荒漠,共创情感绿洲

2019-09-10 01:17:36李丽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李丽梅

摘 要:由于生存环境的特殊,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凸显了各种问题,如家庭抚养问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犯罪和越轨问题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才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情感的绿洲。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陡增,由于户籍原因、经济条件的限制,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据全国妇联最新统计,我国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雷州市留守儿童就有18546人,作为一个雷州最大的乡镇中心小学,我们客路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达1031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4.6%。而且,留守儿童人数在逐年增加。由于生存环境的特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凸显了各种问题,如家庭抚养问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犯罪和越轨问题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在特殊家庭模式下成长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情感缺失严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孩在幼年时期缺失父母的陪伴,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影响,人格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甚至形成潜在的反社会心态。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感脆弱,抗挫能力差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陪伴和必要时的安抚,留守儿童较一般的孩子心理防线更脆弱,面对困难和挫折,承受能力堪忧。常常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生活事件就能让他们沮丧、、烦躁、不安。在遇到情感障碍的时候,他们十分迫切得到心灵的安慰和引导,然而又得不到,造成性格敏感脆弱,遇事情绪波动较大,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二)交际能力差,孤僻不合群

许多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都是由祖辈和亲戚照管,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由于隔代亲的娇生惯养,滋长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不合群。不懂得与人交往,难以融入班级或社会大环境中。

(三)情绪浮躁,容易走极端

由于和外出打工的家长情感交流少,和代理监护人存在代沟,孩子们心里想的,大人不知道,孩子们遇到问题也不习惯求助。情感长期受到压抑,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情绪焦躁不安,遇事容易走极端,表现为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热起来像团火,对自己排斥的人和事,冷起来像块冰,喜欢感情用事,容易走极端。

(四)缺乏学习动机,厌学情绪严重

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隔代监护,由于他们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基本没有能力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对孩子的学业都是持放任自流态度;其次,由于农村学校资源有限,缺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特殊关注和照顾,造成孩子们在学校得不到正确的关心和引导;最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儿童的农活、家务活增多,大大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削弱了学习兴趣。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学习一般的占42.2%,特别差的占7.8%,有50%的孩子对于学习的喜欢程度一般;3.3%的孩子比较讨厌学习,还有6.7%的孩子很讨厌学校。留守儿童中出现很多厌学、辍学的现象。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对策

(一)家庭教养方式应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文化水平不高,一年到头为家庭生计操劳,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成绩好。但由于不能长期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行为上表现得像个遥控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是放任不管就是棍棒伺候。这种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家长,首当其冲是学会放低姿态,积极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儿童心理学专家孙云晓曾说过:家庭教育的质量并不取决与家长的文化素质,而是他们是否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要采用怀柔政策,方法不要过于简单粗暴,过于直观对立。

摒弃“重智轻德”的家教方式,人们常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不要一味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父母要增加陪伴,避免留守儿童监护的“真空”状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抽时间与孩子相聚,让其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条件的要考虑带子女一同进城生活、学习,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二)学校应多给予“偏爱”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对策,要多给予倾向和关爱。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博爱之心对待留守儿童,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呵护。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鼓励他们参与,感受集体的温暖,拓宽生活的圈子,懂得与人交往。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师爱弥补孩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帮助他们消除心灵的困惑,解决生活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班级中对留守儿童要做到无条件关注,鼓励一些品行良好的学生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

(三)社会应多给予“关注”

2016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区、各有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制定相应的关爱措施

各社区、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应多渠道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分类建立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还应该加大加深留守儿童保护的宣传力度。可以由村委会或社区定期举办留守儿童保护的相关问题讲解活动,明确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明确临时监护人责任。采取更多相应措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如:通过社会各界自愿筹款捐资,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建立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留守儿童未成年人网站、阳光书屋、小太阳运动场等。

2、广泛开展社区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

在社区范围内,定期举办法制宣传、科普讲座、文艺表演等形式的活动,对农村留守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社区课堂,加强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的再教育,并举办相应的比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各乡镇中心小学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同时,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授课,引导他们掌握和适应正确的教育方法,配合社区、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3、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各社区和妇联组织密切联系,组建“代理爸爸”“代理妈妈”队伍,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子”,让留守儿童得到呵护和关爱,弥补情感上父母爱的缺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志愿者”“手拉手”帮教活动,以“爱心结对”“心灵沟通”“爱心互动”等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

三、对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反思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占比例相对较大的乡镇中心小学,我们雷州市客路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育对策研究和探讨。在学校心理教研组的带动下,全校班主任积极配合,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他们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2016年开始,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园。2016年,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但随着留守儿童人数日益增多,工作的覆盖面需不断拓宽,工作方法和对策还需多元化。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全社会都要关爱。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有助于消除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才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情感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柯晓睦,张明星,《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手册》。

[2] 王宗飞,《任性冷漠內向孤独“留守儿童”令人担忧》。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25:20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47:57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0:01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