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性很强,依靠科学实验,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重视实验的特殊意义和教法的创新,建立起适用于实验的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以增强科学实验课程组织的有效性和成效性,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使学生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在科学实验课程上获得更多收获。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法;创新;纪律意识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很多教育技术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教学途径。但受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影响,科学实验课常常会面臨一些纪律问题。因此,如何调控课堂纪律,实现教法创新,使学生充满科学研究的仪式感,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乐趣,增强探究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增加科学实验的仪式感
在很多学生眼里科学实验课是非常好玩的,但他们往往只会抱着玩耍的心态去学习,虽然兴趣盎然,但过程并不严肃认真。对此我们要端正小学生对待科学课程和科学实验的态度,引导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活泼喜悦的心情去主动探索,去做简单却正规的科学实验。教师应当予以学生规范操作的要领,克服在实验过程中的随意性思想和认识,积极主动遵守科学规范和课堂纪律的意识。例如,教室可以引入一些知名科学家的事迹,并讲述他在做实验方面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可以引入一些反面教材,讲述一些因为不注意操作规范诱发的一些实验事故,使学生引以为戒。
二,建立实验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科学实验的具体纪律性规章制度一定要建立起来,使学生心有所想,而不是简单的只在课堂上强调几句就完事了。
(一)制定实验规则。为学生实验制作统一的操作指令,开始实验前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能擅自摆弄实验器材。实验中要注意规范操作,爱护实验器材,严禁将实验器材拿出实验室或据为己有;试验结束后把操作平台清扫干净,并把指定实验物品全部归放原处。
(二)提升学生对实验的责任感。在组织开展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赋予组内职务,担任实验活动中的一项人物。比如组长负责小组全面工作,操作员负责仪器使用和操作过程,记录员负责过程和结果记录,汇报员负责实验结果的汇报。其他学生为观察员,写下自己的感受。组内各位同学各司其中在组内担当一定的责任,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有序性。
(三)创设实验评价制度。首先教师要对小组总体进行对比评价,然后分别对小组内各学生担当责任情况和实验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责任的履行情况,要客观明确指出优缺点,以便于今后团队管理和学生合作。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要具备灵活性,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主,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少一些指责。
三、把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是需要一定课堂氛围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情感的抒发,操作行为的实现,会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应当营造一种动中有静,学生活泼有序的状态,既不能太放任,也不能过于严肃。要把实验课程控制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掌握好平衡,塑造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掌握好整体方向与主题目标的关系,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解答,如果课堂上不便解答的应说明原因,课下进行解答。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维持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好奇,致力于保持学生的探索欲和进取心,使学生乐于持续开展有积极意义的科学实验。
四、用实验材料来调控课堂纪律
(一)规范实验材料的有效提供,教师要善于发掘实验材料和仪器的特殊使用环境,应用最简洁的材料来帮助学生解释和理解科学现象。例如对磁铁的教学,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的好奇心并不太大,但生活中大都是设备拆下来的环形铁氧磁铁,而在科学实验中可以使用磁力更强的钕磁铁,是学生产生好奇心。为学生揭示钕磁铁超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一根筷子的两端各插上一个苹果;然后用钕磁铁靠近,学生就会发现苹果会隔空受力带动筷子发生位移。教室也可以把磁铁放入沙土,不一会磁铁表面就吸满了铁砂。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生活中不常见的实验,可以为学生创造熟悉又陌生得感觉,这是激发兴趣的较为有效的途径。这有利于学生充实原有知识体系,认识到科学发现具有无限可能,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而不是满足于已有知识,不再深入探索。
(二)注重学生的对参与的语言表达。科学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在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操作进展进行的实时汇报,也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流程,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多感官能力进行使体验,使用眼睛看一看,使用鼻子闻一闻,使用耳朵听一听,动手做一做,最后谈谈自己对操作步骤的感受。这个过程实现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学生的体验也丰富起来,由于要不停的汇报实验过程的进展,感受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的变化,因此他们也就无法分心,也可以避免学生说闲话、开小差等违反课堂纪律和操作规范的行为,也就不容易出现违反实验纪律的行为。
结语:总之,科学实验课程的纪律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强制性手段来实现的,教法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对课堂纪律和操作规范的有效维护。教师要致力于从实验本身入手,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兴趣,引导学生要充分运用身体机能配合实验操作过程,规范使用实验器材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用智慧改善学生的实验条件,强学生自律意识,实现对科学实验过程的有效体验和科学认知,从而自觉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2.
[2] 沈震辉.小学科学课堂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8(12):24-25.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红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