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现有家庭多半以4.2.1式的家庭模式为主,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家境太好,而奢侈挥霍;有的由于家境太差而颇生艳羡;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而自卑甚至自负;有的因为老师或家长的一次不公平的评价而变得叛逆。如此种种,都是学生的真实写照,于是教师的教育工作也随之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与他们交流沟通,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关键词 爱 沟通 班主任 管理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们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声歌唱我们的岗位。我只能用我平凡的工作来陈述和表达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范吉丽
为了做到这些,有些教师只给学生爱,形成了溺爱,使得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有的教师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却效果甚微;有的则因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上的不畅而生压力。如何与学生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这正是众多教师寻找的答案。
教书育人,光靠单纯的技巧是行不通的,一味的只给予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只有爱加技巧才能真正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坐上最后一辆公交车去上晚自习,车刚要起步时,司机看到有两个学生慌慌张张向着车的方向跑,透过车窗我看见两个男孩,我肯定那是我们班的XX和XX,而且我肯定他们是从网吧出来的。他们上了车,我含着笑意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他们也没说话。到了学校门口我先下了车,并且买了三张车票。他们跟在我的后面,到了教学楼门口,我说:“十分钟后来我办公室。”我压住心中的怒火,努力让自己平静。“报告”他们进来了。我面带微笑地说:“告诉老师你们下午的行为。”他们很诚实。并且主动要求打扫清洁区积雪,保证期末考试总分前进五名,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我了解我的学生,我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步入九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一味的施压只会使他们更焦虑,适时的减压是必须的。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是最好的减压方法。为了教育更多的学生,我连夜给全班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并且第二天就在课堂上宣读了:
我的九(4)班朋友们:
两年前,你们从不同的乡镇来到我们现在的大家庭中,带着梦想,也带着家人的希冀。你们过早的离开父母在外过起了寄宿生活,带着几许新奇,也带着几许无奈。看着你们从幼稚懵懂变成现在的成熟懂事,我真的很感动。因为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进步,也看到了希望。
是你们,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懈怠,工作如此,做人更应如此。你们把我当妈妈那样看待,我没理由不担负起做妈妈的责任,我要照顾好你们的生活,更要时刻关注你们的思想动向。在引导你们如何学会做人之前,我知道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好在你们那么信任我,又是那么坦诚。学习中,我们是师生;生活中,我们是朋友。你们有了高兴事,会与我分享,有了烦恼,也会想到向我倾诉。人无完人,老师虽恪守做人的准则,尽力去做你们喜欢的好老师,但我也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记得一次课堂上,由于XX和XX两个同学违反课堂纪律,我一时性起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众批评了他们,也影响了上课。可是你们是那么宽容,默默为我拭去备课本上的粉笔灰,让我尽情地宣泄我的感情。你们还在周记本中劝我不要生气,并为你们因为不懂事惹我生气而自责。孩子们,老师很感激你们,谢谢你们的善解人意。
一个学期4班所有的学生表现都很出色,这两个学生在中考中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中。这件事也让我思考了很久。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才能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这不但需要班主任付出爱,而且也要总结积累许多沟通技巧。
一、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
学生最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也影响着他对教师的态度。所以对学生最好“哪壶开了提哪壶。”
二、语言简单明了,不重复
学生是不喜欢教师反复强调一件事儿的,这样会降低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心。所以说话最好干净利落,少重复。
三、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
聽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地听是被动的,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并迅速做出判断。遇到事情,不要总凭自己的判断下结论,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许多师生冲突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四、双方中任何一方在激烈的情绪中时,先冷静,再交流
老师在气头上时,难免言辞过激,这时先自己在心里数1、2、3、4、5,这个过程是个转移和冷静的过程,等自己心情平静了,在处理事情;学生如正处在激动的情绪中,要等他平静了再说。
五、善用非语言沟通
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会优于口头言语。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但是一个无意的表情,也会让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从而自信下降,怨愤顿生。教师只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学习,多交流,就会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好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和学生有共同语言的人。好的班主任稳重而不失幽默,慈祥而不失严格。这样的班主任,既令学生尊敬,又使学生感到亲切。当学生把心交给老师时,难道这不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吗?
参考文献:
[1]安静.回归教育的起点[J].学周刊.2013(03)
[2]郭晋芳.严管理强要求促进师生成长[J].教育现代化.2017(13)
[3]刘金莲.让爱伴随学生快乐成长[J].语文学刊.2013(24)